俄刊稱,中航工業在結構上由14個部門和14家大型子公司組成,主要活動方向是研製和生產軍事產品、航空運輸設備、直升機裝備、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和系統、普通航空裝備,從事科研活動,進行飛行試驗,另外還有經貿和資產管理活動等。集團旗下還有從事非航空製造專業活動的子公司,如航運、汽車製造、房地產等。除了完善航空工業整體組織結構之外,中國領導層還大膽改革,積極吸引非國有企業和私有資本參與軍事產品的研製。而在中國民用航空裝備生產領域,非國有機構,包括外國企業,早已多次參與各種項目,如ARJ-21支線客機的研製。近期中國在此方向的主要改革舉措是創建有效體制,吸引非國有機構參與各種武器和軍事裝備,包括航空裝備的研製和生產。為此中國在最近幾年構建了相應法律基礎,包括2008年3月的國務院命令和2010年3月工信部聯合解放軍總裝備部公布的相關政策。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提高中國軍事工業活動效率,吸引擁有雄厚科學生產基礎的私有高科技企業,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
俄刊稱,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階段是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的改革。儘管中國航空發動機製造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擁有相當強大的生產基礎,能夠生產各種類型和用途的發動機,但是中國在發動機製造領域與現代化要求仍有明顯差距,面臨一些嚴重問題,比如科技基礎薄弱,研發能力不強,創新精神不足,過分依賴仿制國外同類產品等。早在兩大航空工業集團整合之前,為了推動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改革,中國決定整合中國一航旗下所有發動機企業,於2003年成立統一的發動機製造集團公司,以17家發動機企業為基礎,包括解放軍大型航空修理廠,整合成中國一航發動機事業部,形成了完整的航空發動機生產鏈條。
2007年2月,中國國務院批准成立航空工業新機構,即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並於2008年5月在上海正式掛牌。其注册資本為27億美元,35%的股份由國資委掌管。成立中國商飛的主要目的是研製和生產150座大型民航客機,在國際市場與波音和空客競爭。中國商飛主要由當時中國一航和中航二集團旗下所有研製運輸機和客機的工業企業和科研機構組成,另外還成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研製出了50座、60座型MA-60、MA-70以及90座型ARJ-21支線客機。在研製這些飛機中得到的相關經驗還將用在新型民航客機的研發上。大客機製造技術的進步還能促進國產戰略轟炸機和軍事運輸機的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