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朝邊境應成變革傳送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5 10:35:17  


  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金正日去世之後,中朝邊境一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各大媒體的記者在中國邊境城市觀察與採訪,邊境除了短時間關閉之外,並無異常。邊境保持平靜與穩定是好事,但是對於長久的和平而言,僅僅如此,還不夠。中朝邊境須成為朝鮮變革的中轉站和傳送帶,唯有如此,才符合中朝兩國的利益。

  據時代周報報道,中朝之間擁有1416公里的邊境線,在邊境上有丹東、琿春、圖們等中國邊境城市,這些城市也是中朝交流的中轉站,鴨綠江大橋成為中朝友誼的紐帶。飽經滄桑的大橋見證了中朝邊境的歷史變遷。

  中朝邊界線首先具有軍事政治的含義,上個世紀50年代之後,兩國作為現代主權國家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勘定邊界之後雙方邊防軍進駐,各自守衛著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從大歷史來看,這是中朝邊界的一次重大變革,在此之前,中朝之間的界線並不嚴格,朝鮮半島長期以來是明、清帝國的藩屬國家。中國在歷史上也曾多次為保護朝鮮半島安全而出兵,明代出兵抵抗豐臣秀吉;清代出兵抵抗明治的日本,兩次戰爭最終導致明、清帝國的衰亡,歷史的經驗是:一個強大的中國是朝鮮半島穩定的基礎。

  金正日去世之後,人們之所以如此關注中朝邊境,關鍵在於觀察作為軍事政治存在的邊界變化。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應該懷疑中國維護朝鮮半島穩定的決心與能力,吊詭的是,核武器時代使得朝鮮半島作為軍事戰略緩衝區的價值在下降。如果單純從軍事政治層面來看,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朝鮮會成為中國的戰略負資產。

  從地緣政治來看,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是中國前出海洋的兩個支點,朝鮮半島的穩定對於中國的意義自不待言。著眼於未來幾十年的中國崛起,朝鮮漸進式的改革是比較切實可行的戰略選擇。朝鮮的改革不僅需要外部的資源,還需要改革的經驗與知識,從目前來看,中朝邊境是朝鮮輸入變革能量的唯一通道,南部的開城工業園區在三八線附近,這一地帶成為世界上兵力最密集的地區,不穩定的南北關係使得開城工業園區的象徵意義多於實質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