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美國重返亞洲並非全為中國 可以看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1 08:53:27  


 
  第五是美國政治家的個人原因。奧巴馬總統一上任就宣布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平洋總統,他在印尼生活了七年,對亞太地區有特殊的興趣和感情。同時,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這個地區也特別關心,她第一次出訪就首先訪問亞洲而非歐洲。現在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外交官坎貝爾深得總統信任,他也在積極操盤,推動美國回歸亞太事務。從總統到國務卿再到專職官員都有熱情,他們形成了推動美國戰略中心東移的特殊團隊。

  這五個原因中,除了第一動機直接和中國相關外,第二、三個原因是部分地、間接地與中國相關,而後兩個原因則與中國無關,認為美國重返亞洲完全因為中國的觀點是不符合事實的。美國此次高調回歸亞洲,乍看起來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層面“三管齊下”,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長期來看,不可能完全達到它的目的。

  首先,今年美國進行總統大選,奧巴馬能否連任還是未知數。如果奧巴馬敗選,羅姆尼上台,新政府未必能如此積極地推進“東移”戰略;即使奧巴馬成功連任,種種信息顯示希拉里和坎貝爾很可能即將離任,他們的繼任者未必能有熱情持續推動這一戰略。其次,未來十年美國經濟可能繼續處於一種持續低迷的“日本化”狀態,其財政基礎難以維持美國的“三管齊下”政策。第三是美國未來在其他地區仍會面臨挑戰,歐洲盟友需要救助,美俄關係呈現出某種緊張,中東國家在“阿拉伯之春”後可能轉向伊斯蘭主義,去年12月初拉美加勒比論壇顯示美國後院存在反美情緒。美國不可能像它想象的那樣,將全部精力和資源投入亞太地區。最後,中國的鄰國希望美國來做“保安”,並不是做它們的“老板”,所以美國和中國鄰國也存在潛在矛盾。

  總之,美國“回來”的原因是多樣的,美國雄心勃勃的政策受到多種制約,並不具有可持續性。對於美國亞太政策的變化,我們既應重視,也需保持淡定的心態看待這種轉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