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最新一期匯率政策報告,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仍堅稱人民幣匯率被顯著低估,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有必要進一步升值。
據新華社報道,人民幣匯率不是政治籌碼。在美國政客屢屢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兩黨之爭的工具時,還應當看到,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從來都是基於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需要而推進的,並最終服務於宏觀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變化受到全球矚目。2005年,中國啟動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中國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以促進結構調整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維護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有利的國際經貿環境。
截至2011年末,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1.4%。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在此期間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分別升值21.2%和30.3%。
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受世界經濟復甦乏力、歐債危機持續發酵、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震蕩減弱。今年以來,隨著外匯供求關係趨於平衡,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截至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於5月2日報6.267;最低於3月15日報6.3359。
之所以出現這一局面,在於人民幣過去10年升值的基礎條件已發生明顯變化。從國際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西方國家內需將顯著下降。從國內看,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下行、資本長期回報率下降的壓力加大,直接決定了未來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大幅減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