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中國石油公司宣佈向外國公司開放南海石油區塊招標。此舉令地區震驚。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在東盟地區論壇召開前夕宣佈上述消息的。
據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儘管或許北京是在回應越南的挑釁性行為,但其近期的舉動“過了頭”。中國提出的“歷史性水域或歷史性權利”主張,可能遭到反駁。更糟的是,“歷史性水域”傳統上等同於不存在“航行自由”的國內水域。這當然是美國最擔心的——中國有朝一日可能會在南海執行此類政策。
顯然,中國選擇不在意東盟的感受以及美國促其接受現有秩序和國際法的告誡,會繼續單方面執行和加強其歷史性領土要求,拒絕第三方調解。希拉里及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一直為近日訪問東南亞造勢。用坎貝爾的話說,“華盛頓打算讓地區感受到美國的存在”。中國近期的行動無異於(給了美國)“當頭一耳光”。
顯然,事態發展將令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更加困難。看起來,中國會因此與越南和西方國際慣例法相衝突——從而在政治上與美國及不少東盟國家相衝突。這也會促使一些東盟國家向美國傾斜。
鑒於中國的行為干係重大,這就引發了幾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此時這樣做?是不是與其領導人換屆有關?還是民族主義的軍方派系佔據了上風?抑或其領導層“心意已決”,“亮出身手”?
不管北京的動機是什麼,此舉令地區不安。當然,中國有權(像之前許多國家,包括美國一樣)崛起,且按照有利於自身的方式改變地區和國際秩序。最近的行動似乎說明這恰恰是北京的意圖。
美國的外交和國防政策向亞洲“再平衡”,這引起地區不安並加劇美中緊張。中國認為美國此舉意在抑制其“崛起”。中美目前競相爭取東南亞國家人心。越菲歡迎華盛頓的政策轉向,但其他國家沒那麼熱情。一些東盟國家不願在美中之間二選一(無論是單獨還是集體),擔心美中競爭會主導地區政治事務,加劇動盪並侵蝕東盟在政治和安全上的中心地位。
緊張局勢會隨著作用/反作用的態勢而起伏不定,國際石油公司將遠離,這對東南亞民眾及地區和平穩定有害無利。實際上這將意味著,中美可能在步向一種文化、政治(或許最終還有軍事)對抗——而東南亞再度被捲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