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117隱形戰機被外軍譽為“空中幽靈”。
|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F-117隱身攻擊機發威,一舉瓦解伊拉克防空體系。8年後的1999年3月27日,在南聯盟貝爾格萊德市郊,南聯盟市民卻站在F-117殘骸上高舉起嘲諷的標語:“對不起,我們不知道你是隱身的!”
通過電視屏幕,人們親眼看到了這種不可一世的隱身幽靈首次折戟沉沙,見證了它於2006年黯然退出信息化戰爭歷史舞台。
事實上,從隱身戰機誕生那一天起,反隱身技術便一直相伴而生,其發展可謂日新月異。
空中幽靈:身披“隱形鬥篷”
哈利波特的“隱形鬥篷”反映了人們對隱形魔法的幻想,而在現實世界中,已確實可以通過先進技術手段讓突襲兵器在雷達面前實現隱身。通俗地講,就是通過改變武器裝備的光、電、聲、磁等特征,使對方雷達、紅外探測系統等難以發現和識別。
雷達被譽為戰場“千里眼”,曾是最常見和最有效的戰場目標探測裝備之一。雷達工作時可向一定空域發射電磁波,電磁波遇到目標後會被反射回來,雷達接收到反射信號,就會在顯示器上顯現出搜尋到的目標。
所以,為了不讓對方雷達發現目標,各國通常採取兩種對抗措施:一種是盡量讓照射到目標上的雷達波反射到其它方向,從而使雷達接收不到目標的反射信號,目標就好像躲藏在了一面鏡子下面;另一種是將照射到目標上的雷達波吸收掉,使返回到搜索雷達的信號變得極其微弱,難以檢測到該反射信號,從而發現不了目標,仿佛讓目標隱身在一個天體黑洞中。
第一種方案可以通過改變兵器的外形來實現,主要理論依據來自目標各部件的電磁散射原理。例如,美國F-117A隱身戰鬥轟炸機的表面由多個小平面拼成,其尾翼間的夾角小於90°,呈“V”字形,因此造就了一個像梭鏢一樣的扁平、尖利的菱形機身,其平滑表面和尖銳邊緣大大減小了機身對雷達波的反射。
第二種方案,主要採用非金屬材料或者雷達吸波材料,能夠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來自雷達的能量,使雷達波有來無回、多來少回。此類材料可將雷達波能量轉化為其它運動形式的能量,並通過耗散作用轉化為熱能。據外媒披露,美國間諜飛機SR-71“黑鳥”機體表面塗層中,就使用了一種直徑不到一微米的玻璃球,其表面上覆蓋著一層金屬鐵氧體,形成一種磁性外衣。這些球體就像低效的微型無線電天線一樣能吸收電磁波,使電磁波在反射前就耗盡能量,被磁性塗層中的電子給吸收了。
可見,通過綜合運用以上隱身技術,隱身飛機確實可以像披上“隱形鬥篷”的幽靈,悄無聲息地出沒於戰場上,實現制敵於無形。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身披“隱形鬥篷”的隱身飛機也有其軟肋,在反隱身雷達的火眼金睛面前,它們照樣會原形畢露,難以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