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逆襲和特種作戰
由於越南聲稱對整個南沙擁有“主權”,一旦與大陸發生武裝衝突,越軍很可能會對解放軍控制的南沙島嶼、島岸設施等進行逆襲。由於越南海岸線特殊的“腰帶地緣效應”,越南海空軍在南海中部的活動不易被解放軍海岸雷達監視,同時越南空軍能利用地緣便利,直接威脅前出部署的解放軍空軍預警機,迫使解放軍空軍的空中戰役體系必須保持強大的兵力進行戰鬥巡邏,也使得解放軍海空軍執勤行動的連續性被削弱。
若對大陸控制島礁進行逆襲作戰,占據地緣優勢的越南空軍完全有可能避開解放軍海空軍前伸巡邏的兵力,採用蘇-22戰鬥轟炸機對目標島礁進行突擊,削弱乃至摧毀島礁防空火力及大型遠程通訊系統,隨後越南海軍導彈艇對島礁實施攻擊,清除主要火力點,然後“打完即撤”。而越南空軍的米格-21、蘇-27、蘇-30MK2V等戰機則在己方實施突擊行動的“窗口時間”內提供屏護,阻止大陸海空軍增援。
需要強調的是,越南海軍陸戰隊同樣對大陸控制島礁構成巨大威脅。海軍陸戰隊破襲戰術的目標通常先考慮防禦能力弱、抗沉性差的大中型艦船,特別是運輸船、油船等輔助船,指揮所、雷達站、碼頭、倉庫等重要目標也是越軍破襲戰目標。越軍陸戰隊通常先期派遣精幹的“水鬼”抵達偵察,掌握目標區的對方兵力部署、活動規律及水文氣象等情況,然後制定預案。破襲戰的時機一般選擇在夜間或能見度差的惡劣天氣,接敵時機通常在順流或平潮時,兵力編組多以3-5人組成,分為偵察、火力、爆破組。作戰方式視情況而定,越軍陸戰隊一般將參戰人員及其裝備進行偽裝,在1000米處漂浮偵察,之後直接抵近目標實施破襲。
解放軍能否應對挑戰?
在南海,航空兵的威懾效能決定著大陸在該區域的戰略控制力。2000年之前,大陸海空軍在南海遂行攻擊使命的主要是殲轟-7、蘇-30和轟-6飛機,儘管它們的“名義作戰半徑”都超過1000公里,從海南島起飛能抵達南沙中北部,但由於缺乏完善的空情保障和支援,配套的護航戰機航程只能達南沙北部,這導致遠程轟炸航空兵的威懾範圍勉強達到南沙北部。進入21世紀後,隨著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電子戰飛機和遠程偵察機陸續服役,這一現象徹底改觀,解放軍航空兵的攻擊能力能迅速抵達南海任意衝突點,這種高效能威懾態勢的直接結果是主動權倒向中國。
解放軍海軍近年來的演習表明,022型艇通常採取與大型艦艇混編遂行近海作戰,基本原則是大型艦艇為混編群提供中遠程區域防空,小型艦艇承擔近程防禦,艦艇群規模通常為1∶4,形成頗具規模的火力打擊與防禦的“綜合體”,在電子對抗模式下,編隊發射的假目標足以使敵方陷入混亂。一旦爆發衝突,理論上解放軍海軍在500公里內可部署2-4個混編艦群,一次導彈齊射量將達到96-192枚,這種火力規模是任何一個南海國家海軍都無法承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