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方式外,20世紀80年代以後,空降垂直登陸在渡海登陸作戰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有時已被當作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以直接達成登陸目的。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時,英國能及時將作戰部隊運往戰區並保障其作戰能力,是決定馬島戰爭結局的關鍵因素。
1983年10月,美國出動一支陸、海、空三軍編成的聯合登陸作戰部隊,分乘各種飛機百餘架,配合艦載直升機,對格林納達發動了垂直登陸。格林納達戰爭中,美軍在珍珠機場順利實施的垂直登陸對後續軍事行動的展開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而格林納達戰爭也可以看做是以空降垂直突擊為主的立體登陸的典範。
在未來渡海登陸作戰中,空降垂直突擊的應用範圍更廣、作用更大,而且運用更加頻繁。因為既可以在突擊上陸階段在敵岸淺近縱深實施,無需擔心敵方設置的多種類、高密度大縱深的障礙物,直接奪占敵灘頭陣地,在由海上發起衝擊的登陸兵配合、協同下建立登陸場;又可以在登陸兵發起海上衝擊的同時或之前,於抗登陸一方戰役縱深空降垂直登陸,殲滅敵方縱深防守力量,奪占敵縱深戰役要點;或者在著陸後,由縱深向岸灘實施逆向突擊,在由海上搶灘上陸的登陸兵的配合下,奪占並建立登陸場;還可以在某一個海上主要登陸戰役方向實施空降垂直登陸,直接達成該戰役方向上的登陸企圖。
●小型島礁作戰守島意義小,要看海空配合
“但是小型島礁的奪島模式就不太一樣了。”陳虎說,島嶼大小不同、作戰目標不同,作戰方式也會完全不一樣。奪島作戰中,一個容納不了太多人小島礁,登上該島駐守意義不大,“因為如果沒有海空的控制權,敵方驅逐艦一兩炮就有可能將島炸平,所以小島礁的爭奪戰關鍵在於能否掌握該島礁周邊一定範圍內的制海、制空權。”
奪占目標島礁,一種可能是一方能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進而占領該島礁,並從此將其納入作戰防禦體之中。“但這樣的島礁一定要夠近”,陳虎說。另一種方式,“我控制不了海空權、你也控制不了,讓原來守礁的一方放棄對島礁的堅守,難以控制。”這也是一種“奪島”的方式。
這樣的爭奪貌似簡單,但實際上也相當複雜,交戰國要將各自的海空作戰體系和作戰力量都集中到這一個小點上。“如果要保持還海域的上空24小時不間斷地都有4架戰機淩空作戰,機場上就要準備好上百架戰機。”陳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