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英媒:中日緊密經濟關係未必能化解開戰危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8 12:00:17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27日文章稱,現在的局勢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爭端的導火索是一群鮮為人知的島嶼。在外界眼中,控制島嶼的一國正身陷長期經濟衰退。而聲稱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的一國,則認為這些島嶼是可追溯至19世紀的國恥的象徵。

  中國就像1982年的阿根廷,日本則像當時的英國。不過,彼時和此時也有明顯區別。上世紀70年代,英國的經濟產出也比阿根廷大得多。而中國近年來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英國和阿根廷的情況不同,中國和日本並不是分處地球的兩端。中日兩國是鄰居,雙邊貿易生機勃勃。這意味著,中日之間的這場爭端可能危及更多的東西。因此,雙方的對峙不大可能升級為軍事衝突。但若真的爆發軍事衝突,後果將遠比英阿戰爭更具毀滅性。

  歷史上不乏誤判導致災難的例子。1914年8月前,樂觀人士曾認為,德國和英國之間貿易繁榮,兩國若爆發戰爭後果將是災難性的,雙方都不會考慮這個選擇。

  中日之間的宿怨再起波瀾,讓人們對兩國關係產生無數疑問。日本不會很快忘記中國抗議者的照片。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風險是可以規避的。日本製造商在華生產的很大一部分產品,是出口到發達國家的。一旦中國勞動力成本失去競爭力,這種生產就會轉移。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戰略。人們發現,“軟實力”的概念很不靠譜。就像“喬治男孩”和“烈火戰車”(前者為英國歌手,後者為英國電影———編者注)受到熱捧不能嚇阻阿根廷將軍萊奧波爾多.加爾鐵裡(英阿馬島戰爭時任阿根廷總統———編者注)一樣,壽司和日本流行音樂在中國取得的成功同樣無助於化解中日爭端。加強硬實力的觀點很可能會贏得支持,質疑與中國展開接觸的右翼民族主義聲音也會在日本國內得到響應。

  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災難使阿根廷認為,英國既沒有足夠的資源、也沒有足夠的意願去奪回一座遙遠的群島。同理,中日兩國經濟表現的差距解釋了中國為何變得日益自信,並且使人們開始懷疑美國是否致力於保護日本利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