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印度的大河——恒河、印度河以及雅魯藏布江——從喜馬拉雅山脈陡峭的山崖間奔流而下的日子恐怕已經屈指可數了。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在多山的印度北部如刀削般的峽穀中,有300多座擬建或者正在施工中的水壩,而這也是為了迎合該國能源需求螺旋式上升的巨大努力的一部分。但是這些項目正面臨著當地社區的強烈抵制,並且有許多科學家指出,這些水壩產生的生態影響要遠遠大於印度官方給出的環境評估報告。
“在喜馬拉雅山脈修建的水壩的量級是壓倒性的。”美國波士頓市馬薩諸塞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KamaljitBawa指出,“它們的進展太過迅速,而沒有對由此產生的風險以及解決方案進行適當的評估。”
就在上周,印度錫金邦再次被這一事件所點燃——在這裡,一項520兆瓦的提斯塔河四期水電項目將阻斷這一雅魯藏布江的支流。隨著印度政府的環境與森林部開始審查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EIA),當地的雷布查人和不丹人社區提出了更為強烈的抗議,稱大壩會拿走在他們神聖土地的中央最後一段自由流淌的河流。在之前的示威活動後,一份反對建壩的請願書如今已經吸引了超過1300個簽名。
而建壩的支持者則表示,這些項目是到2022年將印度的總裝機容量提升至30萬兆瓦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這一目標被認為對於該國的經濟增長是必不可少的。
電力短缺已經在這個南亞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例如,今年7月,一場遍布全國的大規模斷電讓6億人無電可用。況且印度還是全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這主要是因為通過燃燒煤炭產生電力所致,並且到2030年,如果該國的能源結構不發生重大變化,其排放量預計將增加一倍。因此印度政府認為大量未被開發利用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水電資源,正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一劑靈丹妙藥,並計劃到2025年,再額外增加11萬兆瓦的水電容量,從而使總的裝機容量增加8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