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謀求建立東盟-印度聯盟。隨著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和外交聯繫不斷加深,印度收獲了3大利好成果:一是東盟-印度聯盟具有巨大的經濟合作潛力,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經濟發展中心。二是相互的戰略認可,印度的向東看戰略符合90年代以來東盟經濟發展的良好形勢,東盟也將印度看作重要的外交夥伴。三是在中國、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南海領土爭端加劇的背景下,印度通過深化投資爭議地區的石油資源攫取了南海利益,同時也在不斷強調自由通航權。再者,美國重返亞太的軍事戰略催生了美國加強與亞太國家建立軍事聯繫的事實,同時,美國也希望在中國與美國亞太盟國的衝突中獲得利益,印度作為地區大國當然不能被美國忽略。 喬什最近的表態似乎是對中國領導人換屆後進攻態勢的回應。去年11月召開金邊東盟會議上,柬埔寨在中國的壓力下沒有提議制訂地區行為準則。中國隨後印發的新版護照激怒了印度,喬什的表態也反映了雙方在邊界問題談判上的態度。印度近來加強與菲律賓和越南的各領域合作,也反映了印度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的用意,雖然印度給出的理由是保護自貿易和航行權。
中印全面競爭局面已經形成。中國經濟調整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必須提高海軍實力作為保證,印度因此開展了中印關係走向的戰略思考。10年的經濟增長使印度不再甘心在地區事務中保持沉默,同樣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支撐經濟發展,因此印度也將海軍作為優先發展的對象。過去10年海軍開支增長了19%,與美國舉行了多次聯合演習,提高戰備水平用心對抗中國。據傳聞,2011年中國海軍艦艇曾在越南沿海驅逐了印度巡航艇,但是最近印度海軍又表示要“介入”中國南海。但是由於7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印度加入美國遏華體系的時機也不成熟,印度的海軍雄心很有可能只是原地踏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