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很可能將再次帶領他的政黨贏得選舉 |
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懷疑論者可能會說,以色列選舉只有在清點選票的時候才會真正開始,因為以色列的選舉體系已經在操作層面消滅了任何一個政黨以一己之力獲得多數席位的可能。而本周的以色列議會選舉則是印證了這一模式。
就此,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發特拉維夫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院首席助理研究員馬克•海勒(Mark A. Heller)的文章指出,然而無論最終是哪個政治聯盟占得鰲頭,有一件事情業已清晰:以色列的首要關注已經改變,或許這還下意識地成為巴拉克•奧巴馬為美國設下的優先事項的回聲,以色列人希望他們的領袖們將精力聚焦到“國內的國家建設”之上。
因此對於那個絕大多數非以色列人會提出的問題——“這場選舉對巴以和平進程意味著什麼?”——答案恐怕是,“沒太大干係。”
2011年見證了以色列近些年來規模最大且持續時間最久的社會示威運動,而且在選舉前的這一個月,有關出人意料的高額預算赤字的新聞還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未來政府支出削減及增稅的預期之上。換句話說,在加沙那場簡短衝突爆發兩個月之後,外部世界的許多人用來觀察以色列的那枚稜鏡——巴以衝突及可能的解決方案,現在僅僅只是以色列雷達屏幕上的一堆數據而已。
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並不是說以色列人現在已經不再支持實現和平的傳統公式——“兩個國家,兩個民族”,或者說心存矛盾。多年來的民調顯示,這一原則得到了60%至70%以色列人的穩定支持。因此,取而代之的解釋則更可能是巴以和平問題緊迫性的降低。與以色列國內經濟問題及社會挑戰,甚至是處於間歇期的伊朗核危機相比,巴以和平問題顯然是要退居次席,而這更不要提在巴以問題上因過去所有的失敗努力所累積而來的疲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