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1月28日文章稱,上周,為了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施壓,菲律賓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條款向聯合國遞交仲裁申請。儘管此舉前所未有,但菲律賓清楚,如果它與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關係因此受損,那將是一件承受不起的事。此外,聯合國的裁決將在數年後才會公布,而且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鑒於此舉可能會激怒中國、損害經濟關係,而且很可能改變不了中國的行為,為什麼菲律賓要這麼做呢?
首要原因是,在亞洲,國際關係(至少在政治領域)在很大程度上由國內事務主導。東亞國家經常不信任鄰國和世界大國。這種不信任情緒造就了保守和強烈的民族主義政策,有利於政府將國內問題和經濟挑戰歸罪於外國壓迫。
南海是亞洲國家轉移國內挑戰的絕佳陣地。據信該地區蘊藏著大量資源,但沒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資源。
目前,該地區國家的資源足以維持它們的增長。一旦國內資源消耗殆盡,那麼維護和平的挑戰還將更加嚴峻。
但是,國際媒體過早地對爭端進行炒作,並大肆報道亞洲國家之間所有層面的口水仗。的確如此,正如英國《經濟學家》周刊近期指出的,領土爭端引發的衝突將“破壞該地區的和平以及至關重要的經濟發展”。但這種情形不會發生,至少現在還沒有。
在南海問題上爆發衝突的風險,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崩潰,將對國內政治領導層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菲大部分的海軍艦艇和部隊仍駐守在國內。
因此,儘管菲律賓發表聲明稱,“菲律賓人民和政府聯合保衛我們傳承的財產、領土、國家利益以及國家尊嚴是不計較代價的”。但如果它在法律行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那麼它將踏入歧途。
在菲律賓以及該地區其他國家,通過武力維護“國家尊嚴”的代價過於昂貴。但是,大吵大鬧符合國內政治利益,有助於政黨在脆弱的政治環境中維護自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