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上將。 |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戰略機遇期一開始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來的。過去我們老講準備打世界大戰,後來估計世界大戰打不起來,至少還有10年打不起來,可能還有更長的和平時期。正是基於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的戰略判斷,鄧小平提出了戰略機遇期的概念。從那以後,我們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發展大勢,不斷深化和完善對戰略機遇期的認識。十六大時指出,20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七大時提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這次十八大再次強調,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就是要全黨對當前的時局和大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更加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堅定不移、心無旁騖地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作為軍人,我們的目標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 隨時準備打仗是我們軍人的職責所在。面對當前我們國家最核心的利益,軍人確實面臨兩難,一個是現在最大的目標是要保證我們國家的戰略機遇期,這是我們黨中央考慮最多的,而戰略機遇期的前提是什麼呢?是不打仗,起碼不打大仗。而一旦打起來,部分工作重心馬上就要轉向戰爭。我們現在的中心是加快建設。中國的經濟建設被打斷過幾次,第一次是晚清時期,搞“洋務運動”,被中日甲午戰爭打斷了;第二次是民國時期,那時資本主義有點發展的趨勢,又被日本侵華戰爭打掉了。現在我們的經濟建設到了關鍵時期,可千萬別因為偶發事件再被打斷了。美國和日本就怕我們趕上來,千方百計要遏制中國發展,而我們千萬不能上當。
當然,為了更長時間地維持這個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排除“該出手時要出手”,現在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小平同志1979年、1983年打了兩仗打下來的。但“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小平同志教導我們要韜光養晦,當年臥薪嘗膽的勾踐能夠忍辱負重,韓信能忍受胯下之辱,為什麼?為了忍一口氣,等發展強大以後再踹它兩腳。所以說,這個機遇期,我們能不能忍,關係到我們能不能後發制人,能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可是一個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