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朝鮮鹹鏡北道豐溪裡核試驗場地區的衛星照片。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8日載文《中國對朝鮮必須旗幟鮮明》,摘要如下:
3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5比0的投票結果,一致通過針對朝鮮十分嚴厲的制裁決議。具體措施包括:要求聯合國成員國對朝執行“封金令”,拒絕為金氏政權提供金融服務,凍結其海外賬戶;要求加強對朝國際活動的監視和控制,限制其外交機構和人員的活動;要求對朝全面禁運,包括珠寶、游艇、高級轎車等在內的奢侈品,同時對進出朝鮮的飛機和船只進行“強制”檢查,嚴防朝鮮輸出有害世界和平物資,卡死朝鮮對外經濟交流的管道。最後,決議明確指出:“如朝鮮再次進行發射或核試驗,將會採取重要行動”,所謂“重要行動”,應該包括軍事打擊的選項。
顯然,這一決議的目的,是要在從經濟、政治、外交上對朝鮮進行全方位封鎖,最大限度地限制其國際活動空間。並且,決議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其打擊對象是以金氏家族為首的權貴階層,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痛苦。事實上,中美曾在2006年至2007年間相互配合,對朝實施“封金令”,迫使朝鮮在六方會談中妥協,同意採取相關步驟凍結其核武計劃。
必須看到的是,這一制裁決議,實際上是中美雙方充分交流與磋商的結果,反映的是中美之間的共同立場。聯想到美國近來對安倍晉三的冷處理,以及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不採取立場”、呼籲各方和平解決爭端等政策取向,人們不難發現,儘管中美雙方存在諸多利益衝突,但維護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是兩個大國最根本的共同戰略利益所在。
更具深遠戰略意義的是,這次決議彰顯了中國對朝政策的重大轉變。首先,中國政府不再反對,而是積極配合國際社會對朝鮮的嚴厲制裁。其次,朝鮮第三次核試以來,中國官方聲明中已不再堅持“為朝鮮半島和平做出不懈努力”的一貫立場。這意味著中國不再保證在“緊急情況”下對朝鮮的支持和援助;不再單方面承諾對朝鮮無條件的軍事保護;不反對國際社會在必要時,在聯合國主導下對朝鮮採取“重大行動”。
中國改變立場的最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的新領導層充分認識到朝鮮局勢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一味地姑息遷就、強調和平穩定的立場,無助於改善朝鮮局勢,反而使金氏政權變本加厲,一意孤行地採取毫無理性的挑釁政策。金正恩上台以來,儘管試行了農業改革政策,有條件地開放了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羅津港,並且開始探索中國式的改革開放模式,但在其內部,因領袖的突然更迭而導致的權鬥,以及金正恩為鞏固自身權力而採取的種種激烈手段,進一步激化了內部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