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年來在海洋戰略方面進一步強調建設“藍水海軍”,實現從“區域性威懾”向“遠洋控制”的跨越,並將南海列為印度的“次要利益區”。為此,印度不斷推行其“東進”南海的戰略,一方面試圖減輕其在陸地邊界爭端中的壓力,另一方面則通過給中國製造“馬六甲困局”來應對其臆造的“霍爾木茲困局”,以實現其國家利益的橫向擴展。
進入21世紀後,韓國在海洋戰略方面一直表現出一種積極靈活的特點,根據自身大國環抱的形勢,積極推行大國平衡策略,致力於構建多邊地區級海洋合作機制。但在韓日獨島(日方稱竹島)爭端激化、特別是朝韓延坪島炮戰後,韓國方面對其海洋戰略做出大範圍調整,開始逐步從“務虛”向“務實”邁進。一方面,進一步強化韓國海洋警察
廳的職能,突出海上層級安全的效應;另一方面,進一步樹立建設大海軍目標,強化其海洋安全保障力量的建設。
俄羅斯近年來強化了在全球海洋的話語權和存在力。根據《2020年前俄羅斯海洋學說》,俄羅斯將其國家海洋政策的主要方向定為:大西洋、北極、太平洋、裡海、印度洋方向。其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的主要任務除了保護並擴大漁業捕撈權利及海上航行權利之外,其戰略重點在於不斷增強俄羅斯在相關海域的定期存在。由此,處於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洋交界地帶的南海,也成為俄羅斯的重要戰略關注點,因此,俄方在近期與某些東南亞國家展開一系列海洋安全及資源開發領域的合作,並且這種合作關係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還將持續下去。”(作者:王曉鵬——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問題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