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又帶領課題組專門研發了抗衝擊地磚,敷設於艦艇甲板上。為最大限度提高艦艇整體防護能力,他們經過5年多攻關,又創造性地提出降低艦艇濕表面衝擊輸入載荷以改善整艦衝擊環境的防護新思路,發明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機理具有原創性的“抗衝瓦”,並獲得4項國防發明專利。
如今,他們率先提出“以技術為主線、型號為台階”的研究思路和“小核心、大外圍”的科研模式,有效整合科研力量。在此基礎上,組建軍內外30餘家科研單位、70多名專家聯合組成的艦船抗衝擊研究“國家隊”,已成為我國艦艇抗衝擊技術領域的最重要力量。他們研製的產品,使艦艇人員受衝擊強度降低90%以上,遙控掃雷艇衝擊降低50%以上。
一個“斷臂自愈”的古神話變成現實
該團隊負責艦船損害管制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對艦艇消防問題進行追蹤研究,在查閱大量艦艇消防資料的基礎上,深入部隊調研,與艦艇官兵溝通交流艦艇消防設施的改進意見,1998年首次研製出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代損管監控系統,使艦船具備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安全預警和修復能力。
某型導彈驅逐艦是我國目前自行研製的新一代主戰艦艇,造價昂貴、設備先進,迫切需要採取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其生命力。以李煒為代表的艦船損害管制技術研究科研專家結合該型艦的設計、建造,按照作戰使用要求研製出一套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功能完善、可靠性高、性能先進的現代化損管監控裝置。
該型綜合報警裝置根據艦用條件下的人機環境要求,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中的空白,損管報警平均響應時間由30秒縮短到1秒以內,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