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兩名新加坡軍人注視著美國海軍“自由”號瀕海戰鬥艦抵達碼頭。當日,美國海軍“自由”號瀕海戰鬥艦抵達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開始在東南亞地區的部署計劃。美國海軍在一份公告中說,這是“自由”號首次在海外部署。 |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從母港美國聖地亞哥起航一個半月之後,美國首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橫跨太平洋,於4月18日正式進駐新加坡樟宜基地。“自由”號上共有91名船員,其中包括MH-60“海鷹”海事直升機團隊。根據美國海軍發布的公告,這是其首次在海外部署。
解放軍報報道,瀕海戰鬥艦因其極佳的機動性、隱身性,強大的火力以及多種任務模塊,被稱為“近海格鬥之王”。然而,它畢竟是排水量不足4000噸的小型戰艦,其性能和戰法未經實踐充分檢驗,尚未完全成熟,在美海軍龐大的武器庫中只能算是“小艦”,僅從軍事行動角度來看,意義作用有限。在馬六甲海盜威脅降低、南海紛爭持續升溫、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自由”號進駐樟宜顯然是想“以小艦謀大局”,有著深遠的戰略意圖。
發揮小艦“先頭部隊”的作用,推進亞太兵力調整之大局。隨著美國戰略調整的不斷深化,東南亞在其亞太戰略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加強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成為其軍事戰略調整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美軍通過聯合軍演、艦船互訪、基地准入等方式,不斷加強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但作戰部隊的機制性常態部署卻一直未能實現。而此次“自由”號在新加坡為期8個月的部署,是美海軍撤出蘇比克之後戰鬥艦船在東南亞的首次長期部署,美軍希望以此強化樟宜基地東南亞安全據點的作用,“以點擴面”,不斷擴大美國在該地區的實質性軍事存在。而且,樟宜基地扼守馬六甲海峽要衝,面向南海,美在此實現長期軍事存在,可進一步加強對亞太經濟命脈的控制,對優化美在亞太的整體兵力布局具有重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