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對日本當下的政治和外交走向,無需奢望,更不必幻想。倒是需要以主動、務實、趨利的行動,力推對日外交回歸正途,同時防患於未然,為種種預發事態作出周全安排。
北京青年報刊文稱,安倍晉三出任首相以來,其右傾言論和舉措接連不斷,自民黨主導的日本政治在右傾道路上不斷趨進,引發國際輿論的嚴重關注和擔心。在這種環境下,日本與鄰國關係持續低冷,並一次次遭受日方右翼活動的挫傷。
最新引人注意的,是安倍5月15日在日本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的表態。在歷史觀問題上,安倍一改過往的態度,表示“安倍內閣將整體繼承村山談話。”這同他4月22日在國會的表態有明顯不同,當時他的原話是“不會嚴絲合縫地繼承”;在日本侵略問題上,他說:“我從來沒有說過日本未曾侵略。”但就在4月23日及其在其他場合的談話中,安倍說:“侵略在國際上尚無明確定義”;在慰安婦問題上,針對日本維新會共同黨首橋下徹日前聲稱原日軍慰安婦為戰時所需,安倍有意拉開距離,說“對於帶給慰安婦女性的無盡痛苦,從心底裡表示同情,必須深刻地進行反省,這個想法至今沒有改變。”
針對安倍最新上述講話,有媒體認為安倍有意修正他此前在歷史問題上的立場表態,更有分析人士提出,安倍“立場的緩和值得歡迎。”——安倍果真有了反省?當真要軟話立場?
情況絕不這麼簡單。首先分析15日安倍在參議院的講話,須知他是在回答議員提問時進行的陳述,他的說法是被催問出來的。一位日本政壇資深人士曾對筆者說,安倍其人很有政治心思,非常懂得在不同場合,對不同人講不同的話,其言不由衷、出爾反爾是經常的事情。另外一點,近期安倍受到八成高民意支持率的“鼓舞”,比剛上任時尤其顯得底氣十足,拋出一連串右傾言論後,內外輿論接連反制,更因為遇到同盟體係中美國、韓國的不安和反對,安倍為此進行語態“回調”,這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政策伎倆,絕非其立場的修正。
即便這次講話,依然可以捕捉到安倍政治意志中強烈的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傾向。他說“從來沒有說過日本未曾侵略”,從另一個方向理解,他也從來沒有明確承認過侵略。他表態說“安倍內閣將整體繼承村山談話。”但他也強調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安倍談話。懂日文的人都清楚,其很多語匯意虛而義弱,足夠一個政客進行種種似是而非的政治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