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日本《軍事研究》月刊5月號刊發了武器裝備專家三鷹聰的文章,文章假想了日本與中國在釣魚島的空戰的場景,事件以中國漁民遭海難漂流至釣魚島為起因,中國以這一情況為契機,國家海洋局以“救助中國漁民”的名義派遣運-12飛機到達釣魚島。
文章假想,日本航空自衛隊從那霸基地緊急起飛了兩架F-15J戰鬥機。然而就像早已等候日方行動一樣,中方很快從福建水門基地起飛了殲-10戰鬥機。
文章稱,表面上看,中國飛機為正常的緊急起飛,但實際上隨後起飛的殲-10戰鬥機達到30架之多,中方打算借此全力奪取制空權。日本航空自衛隊的E-767預警機很快注意到了這一不尋常的現象。作為應急起飛的後備力量,位於九州築城基地的空自第8航空團也緊急起飛了兩架F-15J戰鬥機。
日本方面認為中國並不打算進行真正的軍事行動,而只是在“示威”,因此指示自衛隊保持觀察。在通常的緊急起飛行動中,當事戰鬥機在對方採取敵對行動之前並不能使用武器,其實就是“在被攻擊之前不能開火”。
文章說,日本空自的E-767預警機與F-15J戰鬥機之間有數據鏈聯繫,可以實時傳輸中國軍機的動向。而中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尚未裝備數據鏈,只能由機上管制人員口頭通知戰鬥機飛行員各種情況,這體現了雙方管制能力的差距。
雙方戰鬥機距離縮短至70公里後,F-15J的雷達告警器顯示已經被殲-10的火控雷達鎖定。不過,由於自衛隊的限制,F-15J並不能先行射擊。很快,殲-10發射的空空導彈擊落了兩架F-15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