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的一次試飛中,美國空軍的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掛在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又稱“同溫層堡壘”)的機翼下方。
|
後來,美國在總結NASP計劃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對於發展和應用高超聲速技術採取了更為穩妥、循序漸進的策略,並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是發展高超聲速巡航導彈;中期目標是發展高超聲速飛機;遠期目標是發展跨大氣層飛行器和空天飛機。
1996年,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PPA)制定了“快速反應導彈演示”(ARRMD)計劃,目的是研製一種採用碳氫燃料的超燃衝壓發動機、速度6~8馬赫、最大射程800~1200公里的高超聲速導彈武器。在此計劃牽引下,空軍與海軍分別制定了HyTech和HWT計劃。
1998年8月,DAPPA選擇波音公司對空軍和海軍的方案進行論證,然後二者擇一。經過論證,最後選擇了空軍HyTech計劃的乘波體氣動布局,在發動機方面,同樣選擇了HyTech計劃的成果——普.惠公司研製的SJX61碳氫燃料超燃衝壓發動機(該發動機原計劃配裝X-43C,該項目於2003年取消)。
2005年9月,DARPA與空軍確定共同資助HyTech的後續工作,稱之為超燃衝壓發動機演示HySET。空軍將該計劃列入X-Plane系列中,命名為X-51A SED飛行器,字母“A”代表X-51飛行器系列中的第1個飛行器的設計方案。
X-51A計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對美國空軍的HyTech超燃衝壓發動機進行飛行試驗,這種發動機使用吸熱型碳氫燃料,能將飛行器的速度從4.5馬赫提升到6.5馬赫。此外,還有以下目的:一是獲取超燃衝壓發動機的地面及飛行試驗數據,以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並開發可用於超燃衝壓發動機設計的計算工具;二是驗證吸熱式燃料超燃衝壓發動機在實際飛行狀態下的生存能力;三是通過自由飛行試驗來驗證超燃衝壓發動機能否產生足夠的推力。
就這樣,經過多年的探索,美國確定了以超燃衝壓發動機為技術突破點的技術路線;在平台方面,沒有像以往那樣一上來就花巨資開發技術難度更大的高超聲速飛機,而是採用了成本可承受、風險較低、易於形成裝備的巡航導彈方案。這是一個痛苦的選擇,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