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搶修過程中,電機員李章華還扭傷了右臂,大家都勸他趕緊回房間休息。他說:“不差這會兒,還是一塊幹完再說!一會潛器就上來了,不能因為舵機故障耽擱了潛器回收。”
劉軍告訴記者,像類似這樣的搶修工作僅在7000米海試中就有40餘次,很多人都因機艙高溫中暑,4個人還受了傷。劉軍的人緣出了名的好,大家都願意去他那“串門”。“‘老軌’幹活絕對沒的說。不僅懂得多,而且有活都搶著幹,我們特別服他。”電工於春璞對記者說。
當“蛟龍”號創造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時,當媒體閃光燈不停地閃向“蛟龍”號和潛航員的時候,當科學家和公眾好奇深海神秘景象時,“老軌”和他的輪機部平均每年100餘天待在悶熱、濕滑、轟鳴、沒有陽光的機艙裡,他們如同深海中會發光的魚兒那樣照亮“蛟龍”前方的路。中國載人深潛精神在這裡得到了實踐和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