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JZY-1型艦載預警機驗證機。 |
“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吧。”他說,“當時就是想著趁機多學點東西,就算現在用不上,將來總有用得上的時候。”
風風雨雨走過來,已經年過七旬,還兼任著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發現戰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王小謨如今渴望平靜的生活。“年紀大了,身體不行了,就想有機會多鍛煉身體,可就是做不到。”他兩手一攤,“每天都排得滿滿當當,估計閑下來得到80歲往後了。”
“一輩子虧欠最多的還是家人,尤其是下一代。”提到家人,王小謨面露愧疚,“那時候一心都撲在工作上了,愛人也是搞科研的,兩個人基本沒怎麼管孩子。”
“只能補到孫子身上了。”一說起小孫子,他臉上又樂開了花,“現在孫子在北京上學,接送上下學我可是義不容辭,也算是能享受一點天倫之樂吧。”
獎金拿來鼓勵年輕人
獲得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王小謨拿出5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中的450萬元,又通過各方最終籌集出2000萬元,計劃成立雷達創新獎勵基金,每年獎勵三名在雷達和預警探測技術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和有重大創新的年輕人。
“我們畢業的時候,搞雷達是很時髦的,現在卻沒有幾個人願意搞雷達了。”他說,“當然,信息產業發展很快,雷達只是其中一個部分,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雷達的發展涉及國家安危,不搞絕對是不行的。我就是想在個人能力範圍內做點事情,鼓勵年輕人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王小謨說。
他說,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走進電子信息這個行業,投身到雷達和預警機研製隊伍中來,把中國的雷達和預警機做到世界第一,實現中國雷達預警技術的平台夢、系統夢和尊嚴夢。
“年輕的時候不打好基礎,過了40歲就很難了,就散掉了。”王小謨說,“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一個大的目標,用來激勵自己在本職崗位上拼搏,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這個目標,就是每個人自己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