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經過三個多月的考古發掘與清理,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省靖邊縣的“匈奴故都”統萬城遺址內意外發掘出一個規模巨大的建築基址,其四面斜坡土木結構形式錶明其應當是高大的樓閣式建築,其巨大規模為統萬城目前單體建築考古所僅見。
據新華社報道,主持考古發掘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邢福來說,現在發掘的這個夯土基址的長寬有三四十米,而且通過探溝解剖發現夯土直接壓在唐代地層上。因此,這個建築的建造年代應該在唐末五代時期,由此基本上可以推論出統萬城的東城建立的年代應在唐末五代時期。
根據多年考古資料和歷史記載,建於公元5世紀初的“匈奴故都”統萬城一般認為主要由緊密相連的東西兩城組成,二者共用中間的南北向城墻,其外尚有不十分規則的外廓城。
邢福來說,唐末時期在統萬城一帶,是拓跋思恭的靖難軍管理的地區,而且統萬城是靖難軍的置所——夏州所在地,所以這個重要建築應該和拓跋思恭有關係。
據了解,拓跋思恭在唐末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唐朝封為靖難軍,置所就在夏州即如今的統萬城,管理的範圍包括現在陜西的靖邊、定邊、橫山、米脂,還有甘肅、寧夏、內蒙古的一部分。
除了拾級四面斜坡式通道登臨高大夯土基址外,考古專家在夯土外圍的唐末地面還發現了巨大的規則柱洞,應當是在台式夯土建築的回廊,同時對上層樓閣式建築以支撐,從而以樓閣式建築為軍事觀察等起到重要作用。
邢福來說,這座建築之南80米處還有一座較小的建築,二者或許應是一組建築,而且二者西邊發現一條南北向大路,為研究城內交通和軍事佈局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這座重要建築什麼時間毀棄的呢?專家認為,它應當跟城市的毀棄時差不多。原來在北宋時期,西夏的勢力不斷擴大,這個地方經常被其所佔領以攻擊北宋,後來宋朝決定把居民遷出毀棄城市,然後統萬城就基本上從歷史記載和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