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的一系列軍事行動目的不是為了武裝干涉烏克蘭政局,而是在“敲山震虎”,震懾烏臨時政府。中國前駐烏克蘭大使高玉生認為,俄羅斯不會大肆軍事“入侵”烏克蘭,原因有幾個:烏克蘭有著較強的軍事力量,不是俄格戰爭時的格魯吉亞所能比擬;不管是烏克蘭國內親西方的勢力,還是亞努科維奇所代表的親俄勢力,都明確表示不希望俄軍事“入侵”;俄羅斯還有天然氣等經濟手段可以迫使烏克蘭就範;而且對烏克蘭大規模運用軍事力量也將遭到美歐的強烈反對。因此,俄羅斯主要還是利用其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做些文章,而這已是俄羅斯久已擅長的了。黑海艦隊駐扎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其裝備略顯老化,但仍對烏克蘭保有較強威懾力。
通過黑海艦隊的強勢“出擊”以及克里米亞境內親俄勢力的配合,俄羅斯當前已掌握了當地局勢的主動權。接下來形勢的發展取決於各方的博弈狀況。李立凡認為,無論是已經失勢的亞努科維奇還是烏克蘭臨時政府方都不希望烏克蘭分裂,新政府也不大可能大規模軍事介入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硬碰硬”。美歐等西方勢力也不會直接武力介入,儘管可能通過經濟、輿論等方式影響事態發展,比如作為報復,奧巴馬及其歐洲夥伴可能拒絕出席定於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但俄羅斯將是主導克里米亞未來的力量。克里米亞已決定舉行全民公決決定自身去向,加入俄羅斯也將是一個選項,最終結果還要看接下去的形勢發展。對於俄羅斯最頭疼的反而是,隨著烏克蘭的 “變天”,其鄰國、原本就在俄歐間搖擺的阿塞拜疆、摩爾多瓦等國也可能向烏克蘭“學習”,更徹底地倒向西方,事實上,在那裡已經出現了民眾上街的情況,如何保住前蘇聯留下的這片與西歐的“緩衝地帶”,防止西方的步步緊逼,才是普京接下去要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