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車間隙檢查車輛。
|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茫茫大漠,夜黑如墨。一場代號為“北劍-1405”的信息化條件下實兵對抗演習悄然拉開戰幕。
新華網報道,“這是一次陸軍合成旅全員全裝實戰化檢驗,強度之大、風險之高,史無前例。”第27集團軍副軍長陳學武說,這場按作戰進程9晝夜連貫實施的實兵實裝對抗演習,改變了過去分段式的演練模式,部隊一進入演習,立即感受到實戰的壓力和打仗的氛圍。
挑戰極限,實戰淬火。在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這個准戰場上,扮演紅軍部隊的第27集團軍某裝甲旅官兵,面對導演部設定的重重難關,駕馭各式裝甲裝備兵分多路,晝夜行軍,攻克重重敵情,於子夜時分艱難地按時抵達演習集結地域。
“開展戰鬥力標準大討論,對於我們基層旅團來說,真正把戰鬥力標準立起來落下去,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在實戰化訓練中解決問題。”據第27集團軍副軍長陳學武介紹,此次演習,不僅出動90%的重型履帶裝備,還故意給部隊出難題、設險局,逼著官兵在絕境中求生存、求勝利。
記者登高望遠,數百台履帶車輛在側傾坡、陡坡等複雜地形上穿梭起伏,卷起滾滾煙塵。生疏的地貌、險要的道路,令許多重達數十噸的裝甲裝備敗下陣來。當了32年坦克兵、先後參與過大大小小20餘次演習的旅長侯明君告訴記者,兩天晝夜連續行軍234公里,還是當兵以來第一次碰到。看著2天內先後40台坦克途中“趴窩”,僅僅維修好15台,近一個主戰營的裝備非戰鬥減員,雖然有點惋惜,但腦子裡始終都在思考:“人和裝備離打仗到底有多遠?打起仗來我們還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