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要評估中國和世界所面臨的風險和選擇,人們必須了解中國的世界生產體系,而它取決於四個相互獨立但又彼此依存的支柱。
泰國《民族報》5月13日載文《奇跡之後,中國的下一場變革》,文章說,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第一根支柱主要是外國跨國公司及其關聯供應商和承包商造就的。
世界工廠也離不開第二根支柱——中國的基礎設施網絡,物流、能源、道路、電信、航運和港口等領域垂直一體化的國有企業修建并運營這些基礎設施。
第三根支柱是中國的金融供應鏈,為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和維護提供融資服務。
最後一根支柱是政府的服務供應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員通過規章制度、稅務或許可等影響生產、運輸和融資網絡的每一環節。
鑒於當前全球危機的出現以及人口規模、城市化及資源限制的急劇變化,以上這四根支柱都面臨壓力。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改革之路需要對這四根支柱進行根本性重建。
首先,生產鏈條必須從出口依賴型向內需型轉變。政府的調控應該集中在打擊腐敗、減少交易成本、推動競爭、降低准入門檻、減少過剩產能等方面。至於金融供應鏈,關鍵在於要解決系統性風險,重新調整刺激舉措,以吸引投資者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引擎,而非制造資產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