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兵場上,保障籌劃不精細、保障鏈路不順暢、保障行動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存在,導致戰場保障難以與作戰體系融為一體,制約了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的生成。
戰保一體,是一道非邁不可的“坎”。隨著實戰化訓練的深入推進,如何推動保障由被動向主動、由單項向體系、由粗放向精准轉變,從軍委機關到基層部隊,大家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行動越來越自覺:
——戰保一體,離不開集約高效的資源保障。“我軍傳統的保障模式力量單薄、專業單一、技術落後、資源分散,難以完成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保障任務。”東部戰區陸軍裝備部一位領導認為,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機械化為主的保障思路,統籌規劃、合理分配各軍兵種相對分散的資源保障,簡化工作程序,把各自為戰的保障力量聚合起來。
為趟開集約高效的保障路子,今年4月下旬,他們積極協調裝備承研承制單位、修理工廠和科研院所,簽訂“新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能力建設合作協議”,建設了新型光電裝備、新型火箭炮、新型炮兵指揮系統、新型步兵戰車等4個新裝備軍民一體化技術服務站,有效提升了新裝備維修能力。
——戰保一體,離不開高素質的保障人才隊伍。在某集團軍採訪時記者了解到,他們結合戰爭形態升級、裝備更新換代的實際,制訂出台保障人才隊伍規劃,探索實踐科研單位、生產廠家、院校、部隊“四位一體”的人才培訓方法。與此同時,他們還將一批專業技術保障人才送到其他軍兵種“淬火”。
該集團軍領導深有感觸地談到,這些年雖然各級都加大保障人才的培養力度,但保障人才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離未來聯合作戰需求差距還很大,我們必須抓住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窗口期”,培養一支既懂保障、又會指揮,既懂本軍種、又懂其他軍種,既精謀略、又擅決策的新型保障人才隊伍。
走訪全軍,記者更加堅定地相信,只要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破解制約保障能力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難題,就一定能開創戰保一體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