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中俄兩國海軍於9月12日至19日在廣東湛江以東海空域舉行了代號為“海上聯合-2016”的聯合軍事演習。作為兩軍年度“例行性”軍事交流與合作計劃安排,此次演習受到廣泛關注。此次中俄海軍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有什麼意義?同以往聯合軍演有什麼不同?
歷史首次,海上布陣亮點紛呈
從演習地域來看,中俄兩軍在中國南海海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尚屬首次。近年來,中俄兩軍著眼海上非傳統領域安全和全球海洋戰略穩定舉行了多場聯合軍演,演習地點從俄羅斯周邊的地中海海域到中俄周邊的日本海海域,再到中國周邊的黃海、東海海域,這些海域對於中俄兩國海軍來說并不陌生,兩軍都有過多次共同執行演訓任務的經歷。此次演習地域選擇中國南海對於中俄兩國海軍執行共同任務來說還是第一次。
從演習規模來看,這是有史以來中俄開展的最大規模海上軍演,雙方共派出各型水面艦艇13艘、潛艇2艘、飛機21架、兩栖裝備15台,以及250餘名海軍陸戰隊官兵。俄方參演兵力包括反潛驅逐艦“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和“維諾格拉多夫海軍上將”號,坦克登陸艦“佩列斯維特”號,輔助拖船“阿拉套”號,補給油船“佩琴加”號等水面艦艇5艘,以及艦載直升機2架、海軍陸戰隊和兩栖裝甲裝備。中方參演兵力包括驅逐艦廣州艦和鄭州艦,護衛艦三亞艦、黃山艦、大慶艦,兩栖船塢登陸艦昆侖山艦,坦克登陸艦雲霧山艦,補給艦軍山湖艦等水面艦艇8艘,新型常規潛艇2艘,還出動了殲-11B戰機、飛豹戰機、預警機等固定翼飛機和艦載直升機,以及海軍陸戰隊和部分兩栖裝甲裝備。
從演習內容來看,這是歷年來中俄海上聯合演習中實戰化、信息化、規範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演習中首次啓用了中俄海上聯合專用指揮信息系統,在各級指揮所和各作戰單元、平台上實現了態勢共享、文電收發、指揮命令高效互傳和無聲指揮,標志著在中俄聯演已建立起共同的指揮信息化協同平台。在平台的指揮下,兩國海軍順利完成了聯合防空、聯合反潛、聯合海空尋殲、立體聯合奪控島礁、聯合搜救、聯合登臨檢查等科目的演練和對抗。
此外,此次演習還與近日中國空軍組織的轟炸機、殲擊機、預警機、加油機等多型戰機經巴士海峽飛赴西太平洋的遠海訓練遙相呼應,共同錘煉中國海空軍近海防禦和遠海實戰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