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外國政黨代表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館參觀。 |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軍事和軟實力都有極大的提升。這也日益引發了北京欲推翻由美國創建的戰後國際秩序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試圖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秩序。但是,中國同現行國際秩序的關系,本質上和其他大國并無二致。也許中國確實想影響這個秩序——但絕非推翻或從根本上改變它。這是因為,這個秩序多數情況下有利於中國的利益。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12月19日載文《本國利益左右中國對國際秩序的政策》,文章說,中國外交政策的驅動力是什麼?外界對此衆說紛紜。有的認為中國在推進一種特有的意識形態或國際體系觀及其在其中的角色,比如主權原則、多極世界、亞洲價值觀等。還有的認為中國的政策是務實地維護本國利益,比如保護其物質財富、增強影響力和削弱對手國家如美國的影響力。實際上,中國的談判立場是基於本國的利益而不是徹底顛覆,對一些國際制度的評估也是遵照這個方向。
例如,中國支持設立無核區——而作為頭號核武國家的美國不支持。中國還支持禁止率先使用核武器、研制反彈道導彈和外太空軍備競賽——這些都是美國享有優勢的領域。簡言之,中國是軍控和裁軍機制的支持者,但與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在涉及該機制如何實行和改進方面維護本國的利益。
此外,中國(與所有其他國家一樣)以對自身有利的方式解讀海洋法。中國於1996年正式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根據對有關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條款的解讀,宣稱對大片海域擁有主權。依據對“無害通過”的解讀,反對美國海軍船只和空軍飛機未經中方允許在中國水域進行情報活動和“航行自由行動”。而在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支持京都議定書原則,并加入2016年巴黎氣候協定。在特朗普總統宣布美退出該協定後,中國明確表示會繼續遵守巴黎協定。
總之,從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所作所為來看,并沒有推進獨特的“中國模式”或另一種世界秩序構想的意圖。中國反而表現得相對保守:抵制美國及其夥伴試圖以對中國利益不利的方式改變國際機制的做法。在與美國及其盟友競爭時,中國往往捍衛對主權更為老式的解讀。因此,說中國試圖徹底改變或推翻現有全球規範是不現實、難以想象的。(作者安德魯•納森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