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道,這幾天,蒙古國青年翻譯家巴特爾夫在烏蘭巴托為他上個月翻譯完的書籍做出版前的準備。這部書是關於中國精准脫貧的,計劃年內在蒙古國出版。
“完成翻譯,我對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更深理解,也更堅信中國能如期實現這個目標。”在電話採訪中,巴特爾夫用流利的漢語對記者說。
巴特爾夫是蒙古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協會會長,曾將《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等書譯成西裡爾蒙古文,在蒙古國出版。
翻譯中,巴特爾夫對一組數字印象深刻:新中國成立70年來,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過去7年來有93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看到這些數字,我就想起去過的中國貧困地區,脫貧成果令人驚嘆。”他說,他幾乎走遍中國各地,2018年去了深度貧困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很多情景歷歷在目。
巴特爾夫回憶,不少村子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可是路修得比較暢通,農作物除了玉米和馬鈴薯,還有石榴、核桃和中藥材,許多貧困家庭通過特色農產品種植和家畜養殖實現脫貧。
“當地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用很多有效的扶貧措施,把教育、醫療和產業搞得越來越好,這很讓人欽佩。”巴特爾夫說,他一直關注涼山的發展,與當地朋友保持著聯繫。
“在扶貧政策幫助下,我去過的幾戶貧困家庭現在收入比兩年前增加了很多。”他說。
在巴特爾夫看來,消滅絕對貧困,不讓一人掉隊,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最好體現。”他說,這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