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自9月18日,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宣布解放軍在台海有重大行動以來,解放軍海空兵力在台灣海峽進行的戰備警巡和海空聯合演練行動牽動著台灣方面的敏感神經,令島內高度緊張。據台灣媒體報道,近日進入台灣海峽空域巡航的解放軍軍機為殲-10、殲-11、殲-16等型號,殲-16戰鬥機還對台軍IDF進行“包夾”。那麼,解放軍為什麼派出上述機型活動?殲-20為何沒有現身海峽?美國在附近空域出現的偵察機能否對解放軍戰機構成威脅呢?
三大軍機齊聚海峽
據台灣媒體19日報道,台防務部門19日表示,當天上午,解放軍多型戰機進入台灣當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具體包括12架殲-16戰鬥機、2架殲-10戰鬥機、2架殲-11戰鬥機、2架轟-6轟炸機及1架運-8反潛機。而據台灣媒體報道,按照台防務部門公開的信息,9月18日,解放軍多架軍機也曾進入台灣當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其中4架殲-11戰機、4架殲-10戰機和部分殲-16戰機越過了所謂的“海峽中線”。
如果台灣方面報道屬實,那麼解放軍的主力三代機及改進型均用於台海巡航。據公開信息,殲-10包括基本型殲-10、殲-10A/B/C/S等型號,殲-11則包括殲-11、殲-11B、殲-11BS等型號。台軍泛泛而談殲-10和殲-11,很可能是因為未能分辨出具體型號。這兩個系列戰鬥機中,初期型號和後期型號儘管外形差別不大,但性能差距比較大,後期型號均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加裝更先進的機載武器,屬於三代半,比前期先進半代。而殲-16則算是三代半中最高端的重型戰鬥機型號。這三個型號系列是解放軍的主力殲擊機,派出它們進入台海屬於正常之舉。解放軍既可以派出高低搭配,也就是用殲-16配合殲-10和殲-11的早期型號,也可以強強結合,出動殲-10和殲-11的後期型號與殲-16配合。
據分析,不同型號飛機很可能隸屬不同的作戰單位,這說明這幾次巡航都是多單位的協同作戰。這也說明解放軍不同型號戰鬥機之間能夠有效組網,協同作戰。另外,不同戰鬥機的平台性能、用途、火控雷達性能各有不同,可以充分發揮不同機型的優勢。
此外,不排除有預警機進行空情保障的可能。地面雷達網雖然足以覆蓋海峽的中高空空域,但對低空、超低空目標,還是由預警機進行探測,效率比較高。由於預警機探測距離遠,也就沒有必要前出到海峽內了。至於為什麼殲-20戰機沒有出現在海峽上空,有網友評論:“你怎麼知道沒有去呢?去了你也看不到啊!”
殲-16“摩擦”IDF
根據台灣媒體的描述,在上述所有機型中,殲-16戰機表現突出,讓台灣空軍前去攔截的IDF戰鬥機無可奈何。殲-16幾乎是把IDF戰鬥機“按到地上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