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攝的航天員在艙外工作場面。 |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當第一個人類進入太空時,空間技術是少數政府組織的專屬領域。如今空間技術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繁榮,專利申請迅速增加……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貢獻越來越大。”這是歐洲專利局、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與歐洲航天局合作發布的一項關於全球航天技術專利申請的研究報告結果。
德國Heise新聞網7月25日載文《航天專利:空客和波音獨領風騷,中國正快速追趕》,文章說,過去30年來,美國在全球空間技術專利申請上遙遙領先,占全球的 38%,中國占19%,日本10%,德國 9%,法國8%,俄羅斯和韓國各占5%。過去十年,來自中國的申請“像火箭一樣飈升”。2018年中國申請甚至占到全球航天技術專利申請的近一半。
不過,中國的申請只有約5%是在境外提交的,這意味著只有約5%受到其他法律體系保護。盡管如此,中國在該領域的強勢地位,對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仍產生了影響。
中國的成功與政府過去幾十年采取密集的創新支持政策有關。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和相關知識產權申請數量龐大且不斷增加,幾乎涵蓋國際航天專利分類下所有可申請的技術。這些專利為中國航天業的發展,以及全球專利保護提供了巨大動力。歐洲航天局的報告稱之為“中國現象”。而過去,全球航天專利的主要參與者一直是空客、波音、賽峰、洛克希德•馬丁和美國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