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月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相關提問時表示,11月18日,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嚴正交涉,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此舉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開創了惡劣先例。 |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幾年前還難以想象,彈丸小國立陶宛會成為全球最反華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在歐洲國家當中,過去一年裡正是立陶宛與中國的關系惡化得最嚴重。人們從不同角度解讀立陶宛對外政策中如此強烈的反華轉變——或是力求在全球範圍內捍衛“民主價值觀”,或是有意對華盛頓亦步亦趨。立陶宛領導層的行動中的確存在這兩種動機。但立陶宛對俄羅斯的一貫恐懼也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難以置信的是,如今維爾紐斯將批評北京視為抵抗莫斯科的最佳方式之一。
俄羅斯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網站11月24日載文《寫的是北京,想的是莫斯科》,文章說,立陶宛對自身立場和大膽舉措給出的官方解釋是所謂“忠於民主價值觀”。過去批評的矛頭主要指向俄羅斯,而如今立陶宛表示有必要捍衛從明斯克到台北的“自由與民主”。“我們只與和我們思維方式相同的人打交道”——這是立陶宛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表達出的觀點——可以稱之為立陶宛新對外政策的精髓。
在崇高的論調背後,是切實的算計。
立陶宛充當反華倡議的主要參與者甚至發起者,是希望吸引美國的注意力并得到華盛頓不會減少在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存在的保證。
過去可以說,立陶宛的意見無足輕重,立陶宛是國際影響力極為有限的小國。但它抓住并順利融入美國在對全球領導地位的爭奪中對抗中國的趨勢,這令立陶宛的能力大增。
這并不意味著,立陶宛按照白宮的直接指示行動。這很可能是立陶宛政客與華盛頓一些勢力集團的某種夥伴關系,一方在另一方的幫助下為自身利益游說,反之亦然。
對立陶宛來說,反華進程的重點在於,保證在對其真正重要的對俄關系問題上得到美國的青睞。喬•拜登政府改變優先事項,將注意力轉向印太地區,與盟友攜手提高在該地區的軍事能力,將美國的外交任務更多放在遏華上,這并非秘密。至少立陶宛正是如此理解。該國將力求抓住不斷變化的趨勢并盡可能作出預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