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大公報今日刊發題為《三原因令印度成美國印太戰略最大軟肋》的文章,全文如下:
印度總理莫迪在8月15日印度獨立日發表紀念講話,並提出要在2047年當印度慶祝獨立100周年時,使該國成為發達國家的發展目標。多年來西方一直炒作中印競爭,為因應中國崛起,美國更是力推印太戰略,要把印度拉入對華包圍圈。然而印度很有可能祗有人口能超過中國,它更多的將是美國的負擔,而非助力。
比如2021年,美國為和中國競爭疫情應對,聯合印日澳三國,試圖把四方的資金、技術、生產能力、物流優勢結合起來。卻沒想到Delta變異病毒引發印度疫情大爆發,不但出不了力,反需要美國援助。隨後Delta更迅速傳播全球,把剛剛走出疫情的歐美又拉下水。
美國希望戰略上由印度取代中國的製造業,建立符合西方利益的產業鏈、供應鏈,但印度短板太多,令其無法實現。比如印度法律規定員工一百人以上的製造業企業裁員必須首先得到政府的批准;印度對進口產品實行離譜的高關稅,像進口汽車竟然高達100%。還有基礎設施落後更是令人詬病,停電在印度司空見慣,企業正常生產都無法保障。印度所謂的高速公路75%祗有兩條車道,常年擁堵,而且40%是沒有鋪過柏油的土路。就是苦心經營了十多年的福特、通用也在持續虧損之後退出了印度。
種姓制度限制工業化發展
如果從人類歷史演變的角度,就不難看出印度問題的根源所在,我們可以簡稱為三個凡是。
凡是成功崛起邁向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經歷工業化的。工業化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極大提高,還使一個國家實現社會轉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自動化社會。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各個方面都會發生變化:社會分工、技術爆炸、新階層的誕生、現代政治制度、學習機會的擴大;宗教和傳統習俗的影響力減弱;傳統社會解體,社會流動增加等。沒有工業化,一個國家就仍然會停留在前現代的農業社會狀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