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1日報導,日本自民、公明兩黨相關人員11月30日圍繞包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在內的3份安保文件的修訂工作召開磋商會議,就擁有打擊敵方導彈發射基地在內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達成實質性共識。兩黨將在商討細節後於近期達成正式協議。日本政府有意在這三份文件中寫明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等內容,這意味著日本的防衛政策將會發生重大轉向。
報導透露,日本政府方面再次解釋說,現有的攔截態勢很難防範由可變軌導彈和同時發射多枚導彈實施的“飽和攻擊”。兩黨一致認為,有必要“借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打消對方發起攻擊的意圖、提高日本的威懾力”。
報導稱,日本自衛隊是否可以行使武力需由政府判斷,並依據對行使武力之時的程序做出規定的《武力攻擊事態和存亡危機事態應對法》付諸實施。所以,行使“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必須先由內閣制定基本處置方針,再經由國會批准。將“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稱為“反擊能力”是自民黨方面提出的方案,公明黨未對此表示異議。
報導稱,要想不讓攻擊“敵方基地”的行為成為違反國際法的“先發打擊”,關鍵在於如何判定“敵人已經著手發動攻擊”,“打擊目標”也是焦點。在當天的磋商中,有自民黨人士認為這麼做“等於向敵人透露底牌”,所以最終決定關於如何認定“著手”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不會公布打擊目標。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30日召開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就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接受質詢時表示,在必要最小限度內行使武力、專守防衛等原則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先發打擊屬於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是不允許存在的。
報導總結道,隨著日本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基於日美安保條約、美軍為“矛”負責攻擊敵人、自衛隊為“盾”負責防禦的傳統分工將發生變化。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