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0日刊登題為《烏克蘭戰爭一直對美國有利,但對美國盟友就不那麼有利了》的文章,作者為盧綱。文章摘編如下:
烏克蘭戰爭不僅對烏克蘭人來說是可怕的,也不利於普通俄羅斯人和歐洲人。
然而,這場戰爭對美國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一直極為有利。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最近一項研究的題目所言,“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收益遠超成本”。不幸的是,很難向普通美國人解釋這一點,除非他們持有雪佛龍、埃克森美孚、貝萊德、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巨頭企業——更不用說美國五大軍火製造商——的股票,或者他們自己就是這些企業的董事會成員。
事實已經證明,這場戰爭對美國來說極為有利可圖,卻以犧牲幾乎所有其他人為代價。最明顯的當然是能源利潤。
由於歐洲幾乎完全失去了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交易商和供應商一直以令人咋舌的價格向歐洲出售成本低廉的美國天然氣,因此大賺一筆。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援引業內知情人士的話報導說,去年夏末,當價值6000萬美元的單批貨物從大西洋的另一側運抵歐洲後,能夠以約2.75億美元的價格賣出。
在俄烏衝突前一年,美國出口的天然氣中祗有20%銷往歐洲,現在這一比例約為60%。儘管今年年初以來能源價格已經穩定,但由於加價幅度看起來不再那麼離譜,反而使美國更容易將自己定義成新的重要能源供應國。
因此,雖然歐洲人在冬季都快凍僵了,但仍被告知必須為支持烏克蘭作出犧牲,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門卻賺得盆滿鉢滿。不管是誰炸毀了連接俄羅斯和歐洲的北溪管道,這種恐怖主義破壞活動都切斷了俄羅斯與歐盟之間長期保持的能源聯繫,大大有利於美國的商業和戰略利益。
美國借助烏克蘭戰爭,試圖讓盟友一致反對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