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盟友牢牢綁上自己的戰車,美國不僅販賣焦慮,還反復敦促盟友增加軍費。在此次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希望與盟友在今夏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就一項新的國防投資承諾達成協議,以共同升級聯盟防禦計劃、提高部隊戰備水平。
“拱火澆油”勢必加劇安全風險
對美國來說,鼓動盟友提高國防預算能有效減輕其在歐洲方向的防務負擔,轉而將更多資源投向印太,不失為一種以“低成本、高效率”方式維持對歐安全事務主導權的辦法。但對北約其他成員國來說,無論美國如何渲染當前的安全威脅,真正提高國防開支仍面臨諸多困難。
俄烏衝突產生嚴重的溢出效應,其帶來的能源危機、通脹危機和糧食危機,讓不少歐洲成員國的財政捉襟見肘。這種情況下一味追加國防支出,必然會擠占其他方面特別是關係民生的各種支出,從而動搖政府執政根基。近期在德、法、意等國此起彼伏的反戰示威活動中,民眾紛紛喊出“要工資不要武器”的口號,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歐洲國家增加國防開支終究只是俄烏衝突之下的“應激反應”,其雖然暫時被裹挾在美國的戰車上動彈不得,但並不意味著會長期無條件地迎合美國的霸權考量。對於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來說,強化歐洲自主防禦能力才是其首要關注事項。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大國競爭”戰略的捆綁下,北約的“亞太化”“全球化”傾向愈發明顯。這或將在美歐間以及歐洲國家內部就國防開支問題埋下分歧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