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當地時間1月15日晚,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多哈宣布,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已就加沙地帶停火達成協議。
據悉,停火協議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期42天,包括實現停火、以軍撤出加沙地帶所有人口稠密地區,交換雙方在押人員、交換雙方遇難者遺骸,推動加沙地帶流離失所者重返家園,協助傷病者離開加沙地帶接受治療,同時大幅增加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協議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詳細內容將在第一階段完成後公布。
分析人士表示,在新一輪巴以衝突延宕460多天之後,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有助於緩解衝突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是邁向和平的重要一步。然而,通往和平的道路,歷來都不是坦途。協議實施面臨挑戰,且巴以衝突的根源性問題並未解決,“兩國方案”才是根本出路。
協議達成後,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發表電視講話,呼籲以政府批准該協議。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專家李嘉偉表示,受極右翼勢力牽制的以色列政府,短期內對巴勒斯坦的整體政策很難有根本逆轉。以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等極右翼強硬派,一直明確表示反對任何有關停火的提議。為了延續自身政治生命,以總理內塔尼亞胡不排除後續會重拾對巴勒斯坦的強硬態度。
哈馬斯在執行協議方面也存在不確定因素。一方面,加沙地帶武裝組織數量眾多、獨立性較強,協議能否有效執行面臨挑戰;另一方面,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並未建立起足夠信任,一旦協議第一階段執行情況與雙方預期差距較大,將直接影響後續協議的履行。“協議生效後,以色列依然可以保有在‘費城走廊’以及加沙部分關鍵點位的軍事存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表示,“從協議內容可以看出,以色列有能力隨時恢復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為提防以色列,哈馬斯也只同意在協議第一階段釋放約占總數三分之一的扣押人員。”
值得注意的是,戰後加沙的具體治理方案並未在此次停火協議中得到體現。李子昕認為,儘管規避此類敏感議題有助於雙方達成停火共識,但這也為能否順利執行協議、實現長期停火埋下了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