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殲十戰機。 |
2006年12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發了《我新一代殲一10戰鷹列陣領空》的消息: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殲一10戰鬥機目前已批量裝備部隊,這對於有效提高我空軍防衛作戰能力,加快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步伐具有重大意義。
從公開發表的殲一10的照片分析,這種新型國產戰鬥機的主翼為面積較大的、後緣略帶前掠的三角翼。在主翼上方不遠處的前機身兩側佈置了一對鴨式前翼,其構形是非常典型的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由此可以看出,殲一10戰鬥機所採用的氣動佈局是與世界先進航空技術潮流合拍的。由於能夠充分利用前翼產生的脫體渦對主翼形成的有利干擾。其最大升力係數應該很高;再加上主翼的面積大、翼載荷小。它的空戰機動性能肯定不錯。
該機的機翼與機身之間的過渡區明顯採用了翼身融合體設計,不但“浸潤”面積小、阻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小,還大大增強了結構,擴大了機內容積。由此可以看出,其機內的載油係數較高,航程和作戰半徑應該較大。
殲一10採用了可調式腹部進氣道,這種進氣道的外形阻力本來就比兩側進氣方案的阻力要小,再加上其進氣道可以隨M數的變化自動進行調節,推力損失小。因此,可以推斷出,該機的高空、高速性能和低空突防性能應該很好,明顯優於F一16、F/A一18M採用固定式不可調進氣道的飛機方案。
殲一10的主起落架為“外八字”式機身起落架,與採用機翼起落架的方案相比,其主翼下表面比較“乾淨”,不受主起落架收放的影響,可佈置更多的掛架;而且能在翼根部位掛載一些比較長、大、重的載荷。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外掛能力較強。
該機的主起落架的位置比較靠後,擦尾角比較大。通過照片分析,在起降過程中,其前翼是上偏的,而襟翼是下偏的,對照國外的“陣風”、“颱風”戰鬥機在起降時相關翼面的偏轉情況(它們的襟翼基本上不能放下),可以推斷出:在條件相當的前提下,殲一10的短距起降性能要高於國外第四代戰鬥機的水準。
飛機的擦尾角與“防倒角”之間是有一定關係的。通過“防倒角”基本上就可以確定出全機重心的位置。由殲一10主起落的設置情況看,該機的重心位置比較靠後,距離鴨式前翼的位置比較遠。這只有一種解釋:該機是靜不安定的,而放寬了靜穩定餘度的飛機必然要配備電傳操縱系統。
毫無疑問,採用了近距耦合鴨式佈局、翼身融合體、電傳操縱系統、可調式腹部進氣道等先進技術的殲一10戰鬥機,僅僅從氣動特性的角度看,就會是一架最大升力係數大、可用配平升力係數大、翼載荷小、超聲速阻力小、中低空機動性能好、外掛能力強、起降滑跑距離短的優秀機型,完全可以躋身于世界先進戰鬥機的行列。(來源:《航空知識》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