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軍新型殲八II戰機已具備使用精確制導炸彈能力。 |
俄羅斯《兄弟》雜志日前載文對我國殲-8II型殲擊機的發展曆程、性能以及裝備情况進行了評介。
該文指出,殲-8II是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對殲-8I截擊殲擊機進行全面改進後研制出的一種高空高速戰機。殲-8II的整體性能較之機頭進氣的殲-8I有了巨大提升,其不但被中國空軍作爲一種全天候的截擊殲擊機,而且還可以對地面和海上目標實施打擊。
雖然殲-8II性能較中國先前研制和裝備的各型殲擊機有明顯提升,但從總體上講,該機無論是在設計理念上,還是實際性能上都算不上先進,其早期型號與米格-23大體相當,與第三代殲擊機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殲-8II出現最早是在1981年4月,到了1982年,位于沈陽的飛機設計研究所則開始著手設計殲-8II戰機:進氣口設置在機身兩側,安裝了可以使飛機具有較大推重比的WP13A型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新機所使用的結構部件有70%都與殲-8相同。在研制殲-8II的過程中,科研人員總共對新機模型進行了1.1萬餘次的風洞試驗。1984年6月12日,殲-8II進行了首次飛行。
殲-8II是一種全金屬構造、采用中置三角翼和單垂尾翼設計的空優殲擊機。其機翼配備有副翼和兩段式設計的襟翼,上方設計有導流片。爲了增加在飛行時的穩定性,殲-8II的機身下還設有一個可折叠的垂直安定面。另外,爲了縮短起飛和降落時的滑跑距離,該機還會使用制動傘(平時儲存于垂直尾翼中)。
殲-8II在機體設計上廣泛運用了密度較小的鋁合金和鈦合金材料,以及部分特種鋼。其中,鈦合金主要應用于機體部位,以抵抗兩台噴氣發動機運行時所産生的高溫。駕駛艙位于機身前部、雷達罩後方。
駕駛艙內安裝有彈射座椅和空調系統。殲-8II的無綫電系統由一台單脉沖雷達(探測距離60千米)、導航裝置、敵方雷達照射告警系統、敵我識別和無綫電通訊設備組成。此外,該機還裝備有電子對抗系統。那些對于飛行員最必須的信息可顯示在座椅前方的玻璃屏上。其武器系統包括:一門23毫米雙管機關炮(備彈200發);機翼下的6個和機身下的1個挂點可裝備采用紅外制導的PL-2B、PL-3、PL-5或PL-8型空空導彈,半主動雷達制導的PL-9,57-2型和90-1型無控火箭發射巢,以及航空炸彈等。
爲了提升殲-8II機載無綫電系統的性能,中國空軍領導層曾希望借助美國和以色列公司的技術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不過,隨著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在總體上更爲先進的蘇-27殲擊機的生産綫,對殲-8II進行改進的計劃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到目前爲止,殲-8II已發展出了多個衍生型號,分別爲:殲-8IIM(采用俄制航空設備和武器系統的升級型號)、殲-8IIACT(技術研制機型)、殲-8II Block-02(使用新型設備進行了升級)、殲-8III(裝備有最新研制的雷達系統)和殲-8D(安裝了空中加油系統)。
也許是對殲-8II的整體性能幷不滿意,中國空軍對其的采購量幷不是很大。從1988年開始量産以來,中國空軍總共只裝備了大約360架各種型號殲-8II,它們被編爲了12個航空團。(來源: 東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