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地區,由于附近海域水文條件複雜、深度較淺,所以使得常規動力潜艇成爲當前最主要的水下作戰力量,中國海軍的常規動力潜艇部隊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範例。
《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稱,在整合俄式武器的數據鏈方面,中國正在加緊努力之中。因此,美國媒體一度報道的所謂“基洛”潜艇在“水下不一定找得到目標”的論據極有可能在未來5年之內不再成立。
中國集中在東海艦隊、南京戰區部署“基洛”級潜艇、“現代”級驅逐艦和蘇—30MKK戰機三大俄式武器的動機已經表明其希望給俄式拳頭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C41SR系統。
就此而言,東亞海上作戰的重心勢必再度向反潜爲主體的趨勢轉移。就目前解放軍海軍潜水艇的部署趨勢而言,其潜艇作戰已經朝著多重趨勢發展,幷且完成了對台灣地區形成二重乃至三重水下封鎖的態勢。
《漢和防務評論》稱,解放軍在東海艦隊集中部署了“基洛”潜艇。在換裝8艘“基洛”636型柴電動力潜艇之後,東海艦隊的力量還會擴充,同時,目前以035G和“宋”級柴電動力潜艇爲主的另一個潜艇支隊今後也最有可能成爲換裝“元”級新型潜艇的後續單位。12艘“基洛”級潜艇配合4艘以上的039“宋”級潜艇,戰時具備二重作戰使命。全部部署東海艦隊的優點在于能够對台作出快速反應,能够在平時心理上威脅台軍,能够完成“均衡分兵”的戰略意圖。
《漢和防務評論》的文章預測,估計戰時,這兩個潜艇支隊會以均衡分兵的方式同時南下、北上,從南北完成封鎖台海的作戰任務,同時,對南北美日潜艇部隊、水面艦實施警戒作戰,以達成二重使命。在距離台海最近海域部署最新型潜艇,將會加大台反潜力量的難度。同時與北海艦隊、南海艦隊共同形成對日美艦隊的第二道水下阻擊力量。由此發現,即使以“均衡分兵”方式對台實施南北封鎖作戰,封鎖兵力將會各自達到6—4艘,這樣在2008年以前,東海艦隊將會基本具備有效威嚇台海的水下力量。但是,考慮到台灣東岸的廣闊海域,這樣的兵力結構依然不足,尤其是再考慮到戰事損失、維修的因素。而在2010年以前,“元”級潜艇的建造速度依然有限。
盡管對于美日海軍而言,東海艦隊僅僅擔負內綫防禦的任務,但是基于“基洛”潜艇携帶的“俱樂部”反艦導彈的220公里射程,這意味著美日海軍即使突破北海艦隊、南海艦隊的第一道水下警戒綫,也不大輕易决定接近台灣本島。與此同時,在台海東岸,東海艦隊依然是一綫作戰力量。
目前,大力發展常規動力潜艇已經成爲全球的潮流,包括美國在內的核潜艇大國都已經按耐不住了。美國海軍防務分析人士認爲,一艘擁有AIP系統的潜艇的造價在1億至3億美元,而相比之下,一艘核潜艇的平均造價是其5到16倍,達到16億美元。
核潜艇在設計上主要是爲了在“藍水”巡弋活動,離岸很遠。它們行駛的速度快,下潜深度大。它們利用水溫和深海的其它特征去掩蓋它們的行踪,幷减低它們發出的噪音。但在淺水區域,一艘核潜艇的長度經常大于水的深度,這就對它們的機動性能造成非常大的限制,很容易使其成爲一群更小更靈活的潜艇的犧牲品。因爲核潜艇既不能提前偵測到它們,在機動性和武器系統方面也不能有效地發揮。
一艘核潜艇通過一個緊凑的小型核反應堆提供的能量,來驅動潜艇的渦輪推進系統。除了現代化改進之外,它與老式的蒸汽驅動的渦輪發動機沒有多大不同。只不過現在它們更安靜一些,但所發出的噪聲依然很大。柴電動力潜艇則不同,在水面浮航時它們依靠往複式發動機,而在下潜時它們依靠電池驅動電動機。前者情况下噪音較大,後者情况下非常安靜。因此當一艘核潜艇在水下遇到一艘具有AIP系統的常規動力潜艇時,核潜艇將處于更加危險的境地,因爲AIP潜艇更安靜、更隱蔽。
而且,當在近岸水域、冰川邊緣、海峽和其它海域的“瓶頸點”執行任務,擁有AIP系統的潜艇都能够表現出令人生畏的戰鬥力。因此,柴電動力潜艇正成爲各國海軍的新寵。(來源:世界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