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99式坦克生產車間。(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8月中旬,沈陽軍區某坦克修理大隊一項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科研成果——“裝甲車輛修複件工業機器人熱加工中心”在3個戰區的裝甲維修系統得到推廣,使這些部隊的裝甲部件再生能力提高了好幾倍。至此,該大隊近3年來取得的多項科研攻關成果,被總部機關在全軍裝甲維修系統推廣應用。
解放軍報報道,3年前,該大隊被確定為沈陽軍區和全軍裝甲裝備維修保障轉型試點單位。在編制人員減少、任務量增加、高新技術裝備保障難度大的情況下,如何當好保障轉型的探路者?大隊經過廣泛調研和深入論證,明確了裝備維修保障轉型的突破口:適應信息化裝備保障需求,大力開展科研創新,提升維修保障手段的智能化水平,實現維修保障手段的全面升級。
科研創新是維修保障手段升級的強大引擎。這個大隊過去每年都取得五六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但適應維修保障轉型需求的成果不多。
為此,大隊請來了相關專業的一流專家,展開信息化裝備保障手段需求論證,提出了一系列實現維修手段智能化升級的攻關課題。
他們研制成“裝甲車輛底盤部件柔性修理綫”,突破了沿用數十年的修理模式,使坦克在修時間縮短了3/4,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引進數控等新技術新工藝,只要把程序編好輸入計算機,就可以自動完成零部件的規模化生產,效率和精度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