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IMF增資金額的確定或許還和潘英麗的一份課題報告有關。 |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中國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400億美元,“這基本和我國的國力相當,這表明中國在其中的話語權有所加大。”4月3日,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春教授說。
經濟觀察報報道,這個增資金額的確定或許還和潘英麗的一份課題報告有關,潘英麗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歐陸家嘴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十天前,潘英麗教授前往北京,向中國人民銀行相關部門匯報她剛完成的課題——《國際貨幣體系變革》。
“這份課題被要求一定要在4月2日之前完成,為中國在要求增加IMF份額的談判中增加理論依據和底牌。”她說。
據悉,潘英麗教授在課題中提出的“過剩貨幣”概念,也已經成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方案之一由央行備案研究,同時也通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帶到了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委員會議上,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增加話語權
張春認為:此次G20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提供1萬億美元的資金,其中中國將為IMF的增資貢獻400億美元,“4%的占比和我們國力基本相當,人口占比我國超過4%,但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相對貧窮的國家,從我國 GDP在世界上占比看是差不多的”。
其次,中國也是在IMF中拿到更多的話語權。“今後一兩年會有很多小國產生國家性經濟危機,而哪些國家可以拿錢,拿多少,怎麼用,這些日後中國都可以說話了,”而以前是美國一方面要求接受救助的國家資本開放,結果借此給美國的銀行、金融機構打開門戶。“當然以後中國也會考慮外交、政治上等因素,提出對中國有利的救助條件,但美國一股獨大的局面不存在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加在IMF的話語權,也是中國在此次G20峰會上的一個目標。
在會議召開之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長謝旭人,都通過各種渠道先後表達改革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建議。
聯合國“改革國際金融和經濟結構委員會”主席的斯蒂格利茨也認為,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游離於國際經濟秩序的制定之外。根據IMF規則,由於重要提案需要獲得85%的投票權通過,這讓擁有約17%投票權的美國在IMF重大議題決策上具有“一票否決權”。而中國僅為3.66%,這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極不對稱。
所謂的IMF投票權增加帶來的最直接的意義在於:IMF規定,每個成員根據備用信貸和中期貸款安排向IMF的借款累計不得超過其份額的300%。這就意味著中國可以提高從IMF貸款的額度,也提高了我國可獲得特別提款權(SDR)分配的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