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軍事裝備快速發展和知識更新的加快,邱志明常常告誡自己:“生活上要知足,學習上知不足,工作上不知足。”在抓緊工作的同時,他攻讀了北京理工大學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博士學位;2001年又作為軍事留學生,前往俄羅斯,在俄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軍事指揮專業進行了系統學習,並在科研實踐中,不斷地學以致用。在“海軍某裝備作戰能力綜合研究”總裝備部重點課題研究中,他利用在俄羅斯海軍學院學習的知識,提出了海軍裝備體系能力評估定量模型和方法,解決了裝備體系能力評估中的“分解——計算——綜合”的難題,專家評價認為:“該成果居國內領先,達到國際上世紀90年代先進水平,為海軍裝備的發展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獲2003年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雖然擔任所領導,離開火炮室,但邱志明對火炮室的專業發展一刻也沒忘記。
多年以前,邱志明和他的戰友們就認識到,隨著反艦導彈的飛速發展,研製近程反導武器迫在眉睫。
要快,要准,要狠!他們向艦炮武器系統應用工程全力攻關。
艦炮全自動作戰系統,作戰時間由過去的十幾分鐘縮短為幾秒鐘。
某型校驗系統,在打得准上獲得了突破,5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2004年9月,《世界戰史年鑒》刊載:對掠海導彈的攻擊,美國海軍4發3中,中國海軍8發8中。
他們研製了小口徑超高速射擊某型武器系統,“萬發炮”終於研製成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他們研製了模擬訓練測試保障系統,解決了艦炮戰時自動決策、平時訓練、檢測與保障等難題。2006年12月,以他為群體帶頭人的火炮研究室獲得首屆全軍創新群體獎。
在大學時,不少同學戲言,邱志明將來必定成為中國的斯魯赫茨基,這是前蘇聯的資深的彈道專家、槍炮權威。邱志明覺得,前路漫漫,其修遠兮。(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