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國際在線消息:據《簡氏防務周刊》網站近日報道,近年來,一些陷入經濟衰退的歐洲國家試圖依靠亞洲的軍事訂單來滿足其生產線的開工需要,而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卻在努力實現裝備的國產化,尤其是在裝甲車輛領域。雖然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近來從外國購買了主戰坦克,但韓國已具備獨立設計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的能力,中國更是已經成為裝甲戰車研發領域的先鋒。
報道說,經過近15 年的發展,中國在裝甲戰車的設計、研發和生產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有能力生產從輕型/ 中型輪式裝甲車、履帶裝甲車到重型主戰坦克等眾多型號的作戰平台。當然,由於中國陸軍的規模較為龐大,這就意味著只有少數部隊能裝備最新式裝甲戰車,而大多數部隊還需要沿用一些經過升級的舊式裝備。例如,一些主戰坦克已經換裝更大口徑的主炮,彈藥、火控系統和防護能力也進行了相應的升級。
《簡氏防務周刊》同時認為,中國裝甲戰車的出口對象也在發生變化。以前中國曾向伊朗和伊拉克出口過裝甲車輛,但是近些年卻開始轉向亞洲其他地區和非洲。文章特別提到,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生產的WMZ551 型輪式裝甲車已被用作“倚天”防空系統的底盤。
文章還指出,亞洲國家在裝甲戰車的發動機、傳動裝置和武器等核心設計方面仍要依靠外國技術。不過,中國陸軍裝甲部隊目前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全面國產化,一些先進的坦克和裝甲車也開始進軍國際市場。這與中國擁有較為完善的工業基礎,並堅持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是分不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