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級常規彈道導彈潛艇,是中國從前蘇聯引進6631型潛艇設計圖紙和器材設備,自行生產的常規彈道導彈潛艇,但僅建造一艘,首艇於1966年下水。同時期引進建造的R級潛艇已全部退役。(圖片來源:現代艦船) |
二級軍士長、舵信技師李峰的妻子在得知潛艇歸航的消息,天不亮就起床,到營區旁邊荊棘叢生的山上采集山花,雙臂被劃出了道道血痕……碼頭上,當她把99朵山花獻給丈夫時,兩人相擁而泣,久久不願鬆開。
原副機電長王浩的父親是我國第一代潛艇艇員,大學畢業的他本來可以選擇輕鬆的工作,但卻毅然選擇投身水下發射事業;報務技師朱守磊的哥哥為發射試驗奮鬥了一輩子,不幸患病去世,朱守磊主動申請上潛艇繼續哥哥未竟的事業……子承父業,弟續兄志,類似例子不勝枚舉。
艇政委張志正,與妻子常年兩地分居,結婚8年後才迎來孩子的降生;魚雷長陳光,為了參加試驗任務將挺著大肚子的妻子送上了開往老家的火車;副機電長韓錫嶺,與愛人領取結婚證後,先後4次推遲婚期……
在艇隊記事日志上,還有這樣的一組數字:時任艇長車永哲,幹艇長6年,共休假20天;時任艇政委劉炳功,當艇政委11年,共休假54天……
執著前行,沿漫漫彈道“遠征”
有人計算過,如果把潛艇所有電纜連接起來,長度足可繞赤道兩周。潛艇裝備複雜,有“學不完的潛構,刮不完的鐵銹”之說。面對發射要求高、技術資料少、人員成分新的難題,全艇官兵缺資料自己補,缺大綱自己編,缺教材自己寫。
導彈長張海軍扛起了發射教程編寫的千鈞重擔,夜以繼日地伏案苦讀了30多本專業書籍,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最終編寫出多套導彈專業教材。電工技師婁飛為弄清電路構造,一個個線路摸,一條條電纜找,一張張草圖畫,足足畫了40多張圖紙,最後成為令人佩服的“活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