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動員了上千萬普查人員、克服了重重難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終於在28日“出爐”。從耗費了巨大心血和資金的一系列人口普查數據中,人們究竟能夠得到些什麼?政策會做哪些相應調整?
“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關於我國人口總量、素質、結構、分佈等大量的基礎數據,是一筆極為寶貴的信息財富,對制定‘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
新華社分析文章稱,人口狀況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反映。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之間的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快速、巨大的積極變化,這種變化通過這次人口普查數據得到了鮮明體現。
這次人口普查數據首先反映的是中國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繼續得到了有效遏制。2010年11月1日,中國人口總量為13.4億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間,人口凈增長7390萬人,年均增長0.57%。對比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間,中國人口凈增長1.3億,年均增長1.07%。後一個十年比前一個十年人口凈增長減少了約5600萬人,年均增長率降低了0.5個百分點。
“我國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準階段。這表明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得到了較好執行,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這也緩解了人口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馬建堂表示。
同時,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口總量數據的變化也表明中國認真履行了《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承諾,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這次人口普查反映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明顯提升,人口素質在提高。中國的文盲率從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
“這非常形象地體現了我國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進步,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馬建堂分析。
這次人口普查得出的城鄉人口結構數據,反映出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2010年中國常住城鎮的人口和鄉村的人口已經非常接近,城鎮人口為6.66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是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億人,佔50.32%。
馬建堂指出,2010年同2000年相比,中國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2000年比1990年,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9.86個百分點。這十年來中國城鎮化進程在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
這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遷移數據,反映出中國經濟活力在不斷增強。2010年中國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流動人口為2.21億人,比2000年增加了1億人。沿海發達省份的常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增加,內陸欠發達地區的常住人口占比下降,更多人口從內陸西部往東部發達地區遷移、流動。
“人口的遷移既促進了人口流入地區的經濟發展、滿足了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區的收入水準、改善了發展條件,實現了雙贏。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經濟活力在增強,也促進了城鄉、東西部更加均衡地發展。”馬建堂認為。
這次人口普查數據同時也反映出中國人口、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矛盾和挑戰,包括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加快,出生人口的性別比偏高。
“要清醒地認識中國人口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適度低生育的水準。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兼顧當前和長遠,科學研究、認真評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人口計劃生育的政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中國人口長期更加均衡地發展。”馬建堂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