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武器出口後來居上 俄軍火商擔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6 09:29:24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世界新聞報》報道,近年來,隨著更多更先進的中國產武器裝備走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一些傳統的武器出口大國紛紛開始盯緊自己的“奶酪”,生怕被後起之秀搶 了生意。這其中,曾經的“老大哥”俄羅斯心裡尤為糾結。從對伊朗停售S-300防空導彈系統後擔心中國“乘虛而入”,到指責中國殲-11“抄襲”蘇 -27,再到為給T-50預打市場而有意貶低殲-20……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市場的俄軍工企業在其國內媒體、智庫的配合下,不斷釋放著對“中國製造”的羨 慕嫉妒恨,唯恐瞄准同一市場的中國公司會成為自己的有力競爭者。但事實上,本報駐俄羅斯記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中俄武器貿易競爭並非像俄國內某些人士擔憂 的那樣激烈,至少現在還看不到大片火花。

  “窩火”卻無奈 

  中國武器裝備出口在近年的快速增長,的確讓俄羅斯軍工企業很不適應。不少人認為,中國出口的武器主要是在原蘇制武器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 和升級,然後再出口給其他國家,這種依賴於俄羅斯(前蘇聯)軍工技術,加上中國相對廉價的開發和人力成本的“中國本土化”運作方式是中國武器相對於俄羅斯 武器最大的優勢。面對市場競爭力日強的“中國製造”,一些俄羅斯軍工系統內部人士擔憂本國武器的出口空間會不可避免地遭到擠壓。

  目前,不少非洲國家就在考慮購買中國的“梟龍”替換米格-21等老舊的蘇制戰鬥機。與俄制戰機和美國的F-16戰機相比,單價1500 萬至2000萬美元的“梟龍”無疑具備價格優勢。此外,另一款有著不錯出口前景的“中國製造”——被不少俄羅斯人看作是蘇-27“翻版”的殲-11,在不 少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也有取代“原版”的趨勢。

  這種“中國本土化”運作方式讓不少俄羅斯軍工企業感到“窩火”卻也無奈。因為中國目前仍是俄羅斯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如果俄羅斯停止向中國出口武器,以切斷中國的“技術源頭”,不僅有悖於兩國緊密的政治聯繫和合作大局,而且會讓俄羅斯喪失巨大的經濟利益。

  既自信又擔憂 

  雖然中國武器出口增長勢頭迅猛,但也有俄羅斯專家認為,目前俄羅斯和中國武器出口市場的“重叠區”並不太大,雙方在此領域的衝突和競爭暫時還不會特別激烈。

  2010年,俄羅斯武器出口額將創歷史新高,達到100億美元。儘管經歷了蘇聯解體的陣痛,以及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動蕩,但是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武器出口仍然保持了11年的連續增長,並穩坐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的銀交椅,遠遠高於中國的武器出口水平。

  俄羅斯新聞社在其日前刊發的評論文章中稱,俄羅斯武器出口近年來持續增長,除了傳統盟友和夥伴,比如印度、中國、東南亞國家以外,委內 瑞拉、墨西哥、哥倫比亞、巴西等一些拉美國家也開始積極購買俄制武器。文章指出,一方面,與西方武器相比,俄制武器仍是價廉物美的代名詞,諸如蘇-30戰 鬥機等先進裝備的性價比要超過美國同類戰機;另一方面,前蘇制武器曾遍布全球,傳統用戶很多,如今許多老式武器裝備要更新換代,這筆生意自然要由俄羅斯人 來做。而中國目前主要的武器出口對象國還在此之外,而且中國武器往往是各國排在美制、俄制武器之後的選擇。

  當然,武器出口水平存在差距並不意味著俄羅斯不把中國看作武器出口的潛在競爭對手。有俄羅斯媒體警告,目前中國的武器正在以其低廉的價 格“蠶食”俄羅斯的一些低端市場。一些俄制武器老客戶為了降低對單一武器提供商的依賴,開始從其他國家、其他渠道進口武器。它們承認,隨著技術的更新和質 量的提升,中國武器未來的出口空間將會大大擴展。

  新聞分析:對俄武器依賴短期不會結束

  目前,在很多俄羅斯人看來,中國對俄羅斯軍工技術的依賴仍舊相對較大,中國武器的核心技術實際上還是來自俄羅斯,比如“梟龍”、殲 -10等戰機,使用的就是俄制發動機。俄羅斯遠東研究所軍事研究院巴斯耶夫甚至認為,近期頻繁曝光的中國殲-20隱形戰機雖然配備了國產發動機,但其性能 和俄制發動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俄羅斯《新消息報》近日也分析稱,中國目前急需新型高科技武器,而這些武器和技術只有通過俄羅斯才能得到,因為美國和歐盟國家尚未解除 對華軍售禁令,西方的武器系統與中國軍隊現有設施也不匹配。因此,如果沒有什麼變化,俄中在該領域的夥伴關係還將持續至少20至30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