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3D熱潮中 中國電影仍須靠品質取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6 00:22:16  


  作者﹕ 鄧麗麗  廣西南寧  學生

  2010年,票房過億元的國產影片有17部,但是,在超過100億元的城市票房中,進口影片占44%至38%的份額。進口電影能夠在我國有如此驕人的成績,很大一部分得益於3D技術的運用。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仿佛伸手可即的情境和人物,強烈的真實感無不衝擊著3D技術欠缺的國人市場。

  2010年被稱為3D電影的元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被稱為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美國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有一句經典的斷言:“從此可以用《阿凡達》之前和《阿凡達》之後來劃分電影史了。”《阿凡達》在中國大陸13億的票房,輕而易舉地超越了同一位導演拍攝的《泰坦尼克號》曾創下的3.6億票房的紀錄。此後,國內外各大導演紛紛試水3D。近日,重返熒幕的三d版《泰坦尼克號》不是又在內地大撈一把了麼?我國的一些大導演也已經開始向3D方面發展。在今年與明年即將有多部華語3D電影上映,其中有首部自制3D電影《樂火男孩》。但是在進口3D電影的衝擊之下,是否能抵禦挑戰、保全自身? 

  電影產業是我國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在國家的宏觀管制之下,還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等,導致了國產電影供不應求的現象。此外,盜版侵權、廣告植入等現象也不可忽視。2011年,我國電影業可說是又邁開了一步。影院票房超過了120個億,其中不乏國產中小成本電影《失戀33天》,暑期檔、賀歲檔等,可以看到,在3D這一領域,還是一個盲點。假如能夠打開這個缺口,中國電影或能更進一步。

  筆者認為,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並不是因為其是不是3D,不要一味地把這種技術當作未來電影的“救命稻草”,而是更應該致力於作品的品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說過,中國缺乏的是好故事、好人物、好劇本;做活一個形象,養育一個市場,創造一個人物,拉動一個產業;電影產品要看票房,但更重要的是看感動多少人的心房。說到做活一個形象,《哈利波特》、《變形金剛》等作品中的人物連續拍了幾部,仍舊百看不厭,這就暴露了中國原創力不足的弱點。

  再者,應該注重對於製作團隊、技術人員的培養,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走出去”即積極與世界電影業接軌,參與影片製作,建立海外發行機構,創造品牌形象。“引進來”即注重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借鑒別人的創新理念,並加以改造,去粗存精,為我所用,創造出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而不單單只為票房。未來有可能是多維技術電影的時代,中國電影業在融入時代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本土化的原創力。3d技術的製作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結合如今的實際。中國不應貿然使用,否則,有可能弄巧成拙。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內電影產業或將迎來“最好的時光”。十七屆六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等重大任務。這就為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中國是文化資源大國,在3D熱潮來襲席捲之時,我相信中國人有能力創造出好的電影和好的形象,讓世界知道,這是一個富於創新的民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